《三国:最强姜维,速通天下》

返回书页

第四十六章 空城(下)

作者:

北世子

    徐晃兵临城下,麾下士卒众多,气势汹汹。

    既有徐晃的襄阳本部精兵,也有原属孟达的旧部。

    魏军兵力合计七千余。

    姜维率军潜伏在城内,将赤甲军依次排列布阵,以一种极为隐秘的方式,藏身于城池之后。

    从城外往城内看,一片风平浪静,毫无波澜。

    然而,上庸城内却早已杀机四伏,这是一场绝无仅有的伏杀。

    姜维熟读兵书,此阵暗合周易动静之理。

    凡有起于虚,动起于静,故万物虽并动作,卒复归于虚静,是物之极笃也。

    以静制动,以有意攻无意。

    “感觉有些蹊跷。”

    徐晃在城外,眺望城门,双眼微眯,隐约中感觉到一股杀气。

    然而这股杀气虚无而又缥缈,难以捉摸,却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只有名将的只觉在作用,提醒自己要小心谨慎。

    “全军停进。”徐晃挥手下令,让魏军停止了进军。

    其人翻身下马,却直接在原地停歇,环顾周围的山势地理。

    竹山自西向东延伸,山势陡峭,三面环山。

    高差大,坡度陡,如刀劈斧凿一般,山势嶙峋如刀割。

    上庸是古地,也是古战场之一。

    《尚书·牧誓》中记载,周武王与巴地八国盟誓,讨伐商纣,战于牧野,庸国位居八国之首。

    眼瞧周围皆是险地,崎岖险要。

    徐晃心底那一丝莫名的忧虑再度汹涌,仿佛找到了不安的源头。

    “姜维此时还没有现身,以此人善战,绝不可能袖手旁观。”徐晃的语气充满愤慨。

    “此人一定潜伏在某处,或许就在竹山之上。”

    徐晃向西南望去,目光紧紧盯着远处的竹山。

    山如其名,竹山之上茂林修竹,翠竹环山,极为茂盛。

    林中常有凶兽出没,也不乏捕猎之人。

    风声鹤唳,草木摇动。

    竹山上的任何蛛丝马迹、风吹草动,都牵绊着徐晃的心绪。

    “姜维如果要伏击的话,一定是竹山之上,最适合作战。”徐晃心中闪过这样的想法。

    居高临下,一鼓作气。

    “他莫非想要等到我军入城的时候,自山上杀下来,半道截击?”徐晃死死盯着远处的竹山,眼神颇为玩味。

    “上庸城尚在,我军旗帜依然在城头飘扬,城内地狭逼耸,大军难以施展。一旦在入城到时候,被阻截,将会头尾不能相顾。”徐晃认真分析道。

    他全程皱着眉头,似乎也察觉到自己的推断有问题,但却一时找不出问题所在。

    “难不成姜维还能伏击在城里不成?”

    徐晃望着城楼上空的魏军旗帜,以及城门外的百姓,不禁轻声嗤笑。

    “这怎么可能呢?”

    徐晃摇了摇头,再度将目光转向西南方向的竹山。

    蜀军进军只有西南方向,这一条道路而已。

    竹山的地势,也再适合伏击不过。

    如果姜维在伏击的话,徐晃有九成的把握,确定姜维就在竹山伏击。

    以名将之名,确认无疑。

    “李辅,你带一队兵马过去查看。”徐晃举着手臂,指向上庸城西南方向的竹山。

    “务必要找出敌军。”徐晃斩钉截铁命令道。

    “遵命。”李辅立刻接过命令,率领部曲千人,策马向西南方向出发。

    上庸城内,姜维透过城墙的狭缝,静静观望这一切。

    由于距离太远,他并没有听见徐晃命令什么,只看见徐晃一声令下。

    李辅就率军朝着西南而去。

    城门坐北朝南,姜维的目光也沿着西南方向望去,目光刚好停留在竹山之上。

    看着竹山险峻的地形,姜维轻轻一笑,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原来徐晃以为我藏兵于竹山之上!”

    洞察敌方动向,透悉敌方心思之后,姜维的神色愈发从容,无所顾忌。

    ……

    半晌过后,李辅气喘吁吁地回来。

    “大将军,竹山之上并无蜀军的迹象。”

    李辅颤声说道。

    “没有?”

    徐晃抚须沉思,眼神带了几分愕然。

    “居然没有吗?”

    他喃喃自语道。

    再度环顾四周,除了一座上庸城池,再无他物可以据险而守。

    “你敢确认没有蜀军吗?”徐晃瞪眼怒问。

    “确认无疑。”李辅肃然回答。

    此时的徐晃更是迷茫了。内心那丝莫名的警觉仍未消散,暗暗中总感觉有什么不妙的预兆。

    可是一切都已经排查清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上庸城……上庸城……庸人自扰”

    “难道真是我多虑了?”

    徐晃再三确认,实在找不出任何问题的所在。

    他无奈地摇了摇头,又一次下令前进。

    魏军士兵再次整装列队,在城外一字排开,徐徐缓进。

    城墙后,姜维默默注视着这一切,一言不发。

    随着魏军进城的士兵越来越多,城门只有一处,越来越多的魏军士卒进入城门后,卡在了城门后的空地上,进退都颇为缓慢。

    这片空地称为葫芦口,犹如都江堰的宝瓶口一样,起到节制水流的作用,水流进入后会变慢。

    魏军就像潮水般涌入,却在城门后的葫芦口停滞,大量的士卒聚集在这片空地上,无法自如行动。

    此乃城池之痼疾,与古代的城市规划密切相关,数百年来都无法根除。

    若要彻底解决这种问题,必须在城内建立完善的交通网,甚至需要扩大城池的面积,城墙的修建成本也会随之飙升。

    正是基于这个问题,姜维知道魏军入城后,必然会在葫芦口停滞,造成大量士卒的拥挤。

    城门口的狭窄地带,将会成为魏军的葬身之处。

    因此,姜维精心构筑这一出空城计。以葫芦口作为阵眼,暗合兵家要义,在上庸城内布下了一张天罗地网般的杀阵。

    魏军缓缓进城,眼瞧着士卒拥挤在城门后。

    徐晃挑了挑眼皮,心跳陡然加快。

    “不好!”

    下一秒,震耳欲聋的杀喊声从城内发出。

    “杀啊!”

    山河剧颤,大地震动。

    无数赤甲军从城内蜂拥而出,将城门后拥积的魏军团团围住。

    声嘶力竭的叫喊,如同雷霆一击,引发了天地间的颤动。一队队身着赤甲的士兵从城内涌出。

    赤甲军的身影在血色的烽火中猛烈闪烁,他们挥舞着长刀,挺起大戟,奋勇杀敌。

    魏军瞬间陷入了混乱。

    魏军士兵们的脸色露出恐慌,惶恐不安的情绪迅速蔓延。

    兵刃交击,血雾弥漫。

    铁器铿锵碰撞,无数的魏军士兵在尖叫声中垂首倒地。

    霎那间,魏军伤亡无数。

    ——我是血雾弥漫的分割线——

    “……(徐)晃疑其有奇兵,不敢进攻,反逼其军退走。晃退后,维乃开城门,挥师追击。魏师溃不成军,晃亦惶惶败逃。维以空城一计,虽遇强敌,亦能无惧,破晃于无形,真国士之师也。”——《汉纪》干宝

三国:最强姜维,速通天下最新章节地址:https://www.ppxs5.com/book/189739.html

三国:最强姜维,速通天下全文阅读地址:https://www.ppxs5.com/read/189739/

三国:最强姜维,速通天下txt下载地址:https://www.ppxs5.com/txt/189739.html

三国:最强姜维,速通天下手机阅读:https://m.ppxs5.com/read/189739/

上一章:第四十五章 空城(上) 三国:最强姜维,速通天下最新章节列表 下一章:第四十七章 身当恩遇恒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