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

返回书页

第三百一十七章 再遇老同学

作者:

寒洺

    结了账,张安拎着东西从老街出来,然后又去了中心街。

    在这里,他顺带买些零食和玩具,还有火腿肠。

    他发现家里的老爸老妈都挺喜欢吃火腿肠的。

    张安自己也挺喜欢的,尤其是烧烤的时候。

    这年头的火腿肠还是挺良心的,所以张安很放心的买了两箱。

    至于玩具,是给亲戚家的小孩子们准备的。

    按照去年的情况,初一来拜年的人肯定不少,而且大多都是孩子,可以稍微准备一些。

    最后又去逛了逛水果摊,毕竟采购单上的供果还没着落呢。

    现在街上水果种类不多,只有苹果、香蕉、柑橘和青枣。

    还有就是张安家自己种的就有的菩荠,只不过街上卖的比较小个。

    除了普及,张安全都卖了一些,不光光是给道观里买的供果,家里也买了一份。

    最后全部加起来都差不多百来斤,几个老板称秤的时候,脸上都笑开花了,毕竟是大主顾。

    “小伙子,我这菩荠刚挖的,要不要买一点。”

    要说这摊子上,谁最高兴张安说不准,但谁最不高兴那可太明显了。

    除了卖菩荠的那位老哥又还有谁,这不看到张安买的差不多了,他都主动开口了。

    因为张安走到哪个摊位,试了试还可以之后,都是二十斤往上了买。

    “不好意思啊老哥,这菩荠我们家栽了不少,田里还有几千斤呢。”

    人家热情以待,张安自然要回应一下。

    要是他卖其他的东西,光凭这一嗓子,要是味道不错,张安肯定要给他买上一些。

    但可惜的是,他卖啥不好,偏偏卖菩荠,而且还不如张安家的个头大。

    那老哥一听,脸上一下子就失望了,还以为是张安不想买找的借口。

    毕竟几千斤菩荠,按照他们家田里的产量,都得种好几亩田才行。

    “咦,张安,真的是你啊,我还以为认错人了。”

    张安在街上逛了几圈,想看看还有没有什么想买的。

    结果就听到身后有人喊自己,回头一看,发现是王浩和几个高中同学。

    本来在学校里就不是很熟络,而且张安算下来,已经毕业几十年了。

    有些同学张安早就已经不认得人了,就更别说名字。

    “哟,咱们的大学生放假回来了啊。”

    张安回过头跟他们打起了招呼,人群中有个女生,叫做张倩,这个张安倒是一直记得。

    在当时来说,张倩算是他们班上比较好看的女同学。

    对于美好的事物,大家的印象都会比较深刻一些,张安自然也不例外。

    上了大学的张倩,比原来要漂亮一些,但如今跟苏颖一比,明显还是差上一截。

    另外两个男生,有一个胖胖的张安好像记得他叫李东,因为班上胖子不多,就他一个。

    这年头想要吃胖可不容易,只有家里条件很不错的才行。

    最后一个张安就没什么印象了,估计以前读书的时候也没什么交集。

    要是有交集的话,张安肯定有印象,比如王浩,张安当时一眼就认出来了。

    不过记不起来也无所谓,张安那么多年的社会经验,轻而易举的就把这问题给解决了。

    “你们这是准备去哪儿呢?”

    看着他们几人成群结队的样子,张安笑着问道。

    “刚从老班那里回来,听老班说你今年结婚了,对象还是咱们学校的老师,可以啊你。”

    吴忠海平日里跟学生都是亦师亦友,大家处的比较和谐。

    他们上了大学以后,回来还能念叨这老班主任也不足为奇。

    “嘿嘿,缘分到了自然就结了,现在已经不在咱们学校,调到我们村里的中学去了。”

    “不是吧,在城里怎么还要往下面调啊,以后想回来可难了。”

    听到张安说苏颖从城里调到乡下,他们几人都很不解。

    其他人那是拼了命想从乡下调到城里,到了张安这里怎么还反着来呢。

    张安只是笑笑不说话,个人有个人的看法。

    而且他觉得,长箐中学并不差,以后一定会更好。

    鞋子合不合脚,也只有穿的人才知道。

    “不过你们村竟然有中学,我老家那里连小学都没有呢。”

    王浩家是城里人,但也只是他爸工作以后才搬过来的。

    所以他还不是后世那种,家里刚搬到城里,就忘了自家祖上三代还是农民的人。

    几个男的即便有些生疏,但男人嘛,几句话就融到一起了。

    就连一直很安静的张倩,最后都开了口,大家也算是熟络了起来。

    “行了,就不耽搁你买东西了,等下次暑假回来,再去你们那里玩。”

    “一直都听说你们村有条大河,到还从来没去过呢。”

    半饷之后,王浩才想起张安是进城来买东西的,跟他们不一样,才打住了话匣子。

    “那成,啥时候想来就来嘛,我们家就在村口桥头的第一家,很好找的。”

    几人相互约了一番,然后就此分开了。

    这次大家相遇,都是简单的聊了聊,也没什么同学聚会啥的,毕竟他们都还在上学。

    不过这样的相处,张安反而觉得大家更聊得来。

    要是搞个什么同学机会,那反而让人觉得不舒服,基本都是某些人炫耀的场合。

    张安在街上来回晃浪了几趟,发现没什么东西需要买的,小县城里商品少得可怜。

    开着车直接出了城,直直的奔着陶瓷厂去。

    陶瓷厂在城南方向,跟张安回去的方向不顺路,得稍微绕一下。

    很快,就来到了厂房门口。

    说是个厂,其实就是几间比较大,用空心砖搭起来的棚屋。

    “汪汪汪。。。”

    张安还没进门,一条大灰狗就在坝子里面吼了起来。

    看着张牙舞爪的土狗,张安心想早知道就把小虎带上。

    可能是听到狗叫声,旁边的房子里走出了个老哥。

    “老弟是过来买罐子还是找人啊。”

    说着把狗给赶回家以后,给张安散了支烟。“谢谢,我不抽烟,我是打算过来买些酒缸和坛子,可以进去看看。”

    张安摆摆手拒了烟之后,就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可能是要过年了,他们也准备放假休息,所以里面没什么新作出来的胚子。

    “那走嘛,我带你进去看哈,要是你明天来,我们都回家过年咯。”

    看得出来,这老哥是厂里的老板,而且还比较健谈。

    话匣子一放开就停不下来,张安只有听他说话的份。

    老哥名叫候亮,这个厂子就是他开的。

    “喏,那些就是我们家的酒坛子,这边是小号的,五斤、十斤、十五斤的。”

    “而这边是大号的,二十、三十、五十的,如果要更大的酒缸,就要去旁边看了。”

    老哥带着张安走的最大的一间库房里,到处都摆满了土咖色的坛坛罐罐。

    张安还没开口,老哥就给张安介绍起来容量和价钱。

    “老哥,五斤到二十斤都给我都要是二十个,然后三十和五十的来上五个,一百的大酒缸也要两个。”

    晃悠了一圈,然后还亲自拿起来瞅了瞅,最后张安才大概定了个数量。

    要是多了就放空间里,要是少了以后再来拿,反正也不远。

    老板原本以为张安只是想买几个,没想到一下子要那么多。

    张安都还没有开口砍价,老板就主动给张安降了一些。

    其实张安是没打算砍价的,因为这里的酒坛子做的确实好看。

    特别是五斤的九龙瓶,张安看着就喜欢。

    “老哥,我看你这儿没有一两斤的小酒坛子,是没有生产吗?”

    五斤以上的张安倒是没打算买多少,但要是一两斤的大小,张安还想多买一些。

    “那些太小了,平时间没什么人买,一般是人家店里提前跟我们说要多少,我们才会做出来。”

    张安说的那种小罐子,一般人买回去,最多就是用来装装盐巴这些东西,所以需求量并不大。

    本来过年前赚一笔就很高兴了,眼见还有生意,这老哥自然是不会放过。

    “老弟你需要的话,说个数量等到开年了就给你做,到时候过来拿就行。”

    “一斤跟二斤的都给我准备一百个吧,要九龙瓶的那种样子。”

    张安想了想,先给订上一批,反正也不急着用,后面再来拿。

    即便不用来售卖,这一两斤的小酒坛子用来装酒送人也挺大气的。

    “那行,老弟你留个电话或者地址,等到时候好了我联系你。”

    生意谈好,老哥就冲着屋里喊了几声,马上就出来几个人帮着拿坛子。

    看得出来这个小陶瓷厂是个家族企业,这老板一招呼,他们家就出来不少人。

    老婆孩子、父母兄弟加起来七八个人,已经足够这个小厂运作了。

    最后把张安看中的坛子都搬到坝子里,张安说自己可以运,不用他们麻烦。

    老板一高兴又给张安打了个折,这么多罐子,让这老哥帮忙用货车运,一趟就完事了。

    换张安自己运的话,要跑三四趟才行。

    但要是老哥帮忙运,那到时候就不方便放到空间去了,中途的路上也没什么地方可以放这么多坛子。

    来的时候,张安看到中途有个小犄角旮旯,他完全可以把车开进别人看到。

    所以他打算自己拉着罐子去那里,到时候直接收到空间里就行。

    “老弟,要是有漏的,到时候尽管说,我给你换新的。”

    看得出来这侯亮是个爽快人,不仅给张安折上折,而且最后还多送好几个。

    最后搪瓷厂老哥跟他的家里人,帮着张安把酒坛子装上车,非要把张安拉回家里喝杯茶。

    “哟,老哥这里也种了罗汉竹啊。”

    走到门口,张安看到他们屋子后面种了些竹子。

    眼睛一瞅,发现是很大一丛罗汉竹,已经长很高了。

    “这是当时开厂的时候,有朋友送了两盆过来,说是放在门口当盆景好看一些。”

    “可能是这里泥巴太好,这竹子越长越高,最后把门都给挡住了。”

    “我们也不会拾弄这玩意儿,就直接挖了扔后面了,结果就发了这么多,都快变成竹林了。”

    老哥一边摇摇头,一边很无奈的跟张安解释道。

    他们也是农村人出生,心里想的也只是搞钱,哪有时间饲弄这玩意啊。

    “老弟喜欢这些竹子?那待会儿挖些回去呗。”

    这玩意儿做盆景侯亮是欣赏不来,但平时弄出来做烟杆啥的都比较合适。

    “那成,我待会儿挖几棵回去盘着,给家里老人做个烟杆啥的。”

    侯亮都开口了张安肯定不客气,这玩意儿要是盘好了,比竹林里那些异变乱节要好看的多。

    这些罐子张安来回拉了四次,才算是把所有的罐子给运完。

    最后一次的时候,侯亮跟他儿子提着锄头挖了两捆还比较矮小的罗汉竹,帮张安放到车上。

    走到老地方,张安把车上的所有东西,包括新鲜的罗汉竹,都给装到空间里。

    只留下了王芳点名要的三十斤跟五十斤的大坛子,还有最后侯亮送的那几个。

    此行需要做的事情已了,张安没有在城里逗留,开车直接回家。

    当然了,还从空间里绑了两头野羊出来放到车上,他这心里可还惦记着让老母亲给卤羊肉呢。

    “哦豁,你这哪里弄来的歪角羊啊,竟然还有两只。”

    一路上这两只羊都没引起关注,因为张安给绑了放在车斗里。

    张安的车身又比较高,所以没人注意到它们俩。

    但回到家里的时候,张安打开车斗,张建国一眼就看到了。

    歪角羊是大家给山里的野山羊取的绰号

    因为它们两只犄角歪歪斜斜的朝身后长,而两只大耳朵却是往前伸着,公母均有角。

    而且它跟家羊不大一样的是,身上的羊毛比较长,而且下颚有胡子,而且非常长。

    总体来说它们跟麻羊很像,但野山羊的四肢要比正常的羊长一些。

    而麻羊的腿非常短,是出了名的小短腿。

    据说在古早时期,麻羊就是由它们驯化而来。

    很多人能抓到它们,就是因为它们的腿比较长,在山上的时候乱跳,经常会把自己的脚崴到。

    就是因为这么个搞笑的理由,所以又被大家叫做崴脚羊。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最新章节地址:https://www.ppxs5.com/book/210429.html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全文阅读地址:https://www.ppxs5.com/read/210429/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txt下载地址:https://www.ppxs5.com/txt/210429.html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手机阅读:https://m.ppxs5.com/read/210429/

上一章:第三百一十六章 手工墨条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最新章节列表 下一章:第三百一十八章 临时救助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