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

返回书页

第五百七十五章 血压的问题

作者:

寒洺

    随后没花多少时间,这棵长得挺高大的金银花就被种进了院子里,正式成为张安家里的一员。

    不过这都还没完,因为它的树枝已经长得很长了,张安又没舍得把它给砍掉。

    毕竟从山上将它原封不动的扛下来,就是为了这一丛优美的树冠,要是现在砍掉的话,种下去都不知道要多久才会重新长出来。

    在能够保证它一定能存活的条件下,张安肯定是想保留它现在的样子,这样一来,只要定根了这棵树就可以继续生长开花。

    所以现在树根虽然已经种好,但是还得花些功夫将上面上长唰唰的树冠固定在院墙上,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不让这棵树四处倒塌,另外就是以后它继续生长以后,可以按照张安的想法将院墙给爬满。

    “咦,才一大早上,你家就在栽树噻。”

    基本快要完工的时候,张建文从村口回来,特意拐进来喊张安。

    “这是昨天就已经挖回来的,今天得闲还是早点栽了,看今天这个太阳应该大得很,多方一哈怕是要给放死掉了。”

    张安一边跟张建文说话,一边用扎带将金银花的树枝扎在墙上。

    “看到起还是可以嘞嘛,昨天听张平讲我还不觉得,今天一看还是挺大棵嘞,只要栽活了,这棵树上摘下来的金银花,怕是要够喝一年哦。”

    张建文围着刚栽好的金银花树转了半天,仔细打量了一下,非常满意的点点头。

    “一年怕是喝不完,昨天没挖的时候,这上面的金银花多的很,密密麻麻的,等后面摘下来了,到时候分点给老叔你嘛。”

    按照这棵树原先所开的花量来看,一次只摘一半晒干了都能有不少,更何况一年还能摘几次。

    而且以后张安还要给它浇空间泉水,开出来的金银花说不定会更多,到时候肯定会比张安估计的只多不少。

    “那要得嘛,还省了我自己去山上摘了。”

    张建文笑呵呵的没有拒绝,即便这片地方是产茶的好地方,但是村里很多人除了茶叶,还会用金银花和夏枯草炮制好了用来泡茶。

    因为在以前的时候,就有人经常来这些山村里收新鲜的茶叶,那时候条件不好,大家都想省一点,采回来的茶叶没舍得自己喝,几乎都会卖给茶叶贩子,补贴家用。

    茶叶卖掉了,自己喝什么呢,就是山里的这些金银花啊,夏枯草啊之类的草本。

    所以一直到现在,长箐村很多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养成了喝这些的习惯。

    甚至像是张建文他们般年龄段的老人们,有一些都跟离不开了似的,每一年夏秋季节的时候,都得去山里采一采。

    不过在张安看来,这样也挺好的,不论是金银花还是夏枯草,这些东西都对人的身体很有帮助,毕竟它们都是可以入药的中草药。

    别看现在很多人瞧不上它们,哪怕现在在田埂或者路旁随处可见的夏枯草,等到几十年后哪怕是在农村,想要再找它们的时候,可能已经不那么容易了。

    “对了,你这边还要忙好大哈,我们在晒谷场上先布置哈会场,你一哈自己过来了嘛。”

    今天镇上卫生院的人要下来,本来昨天就已经延后了一天,所以一早张建文就开始带着人在晒谷场上布置会场。

    原本他是准备来喊张安过去帮忙的,但是一看人家手里有事,也就不再开口,只交代他待会过去。

    “好的老叔,那你们先忙着,我这边弄完一会儿就过去。”

    树冠固定在墙上以后,张安又拿起锄头,在树根的周围挖了一个围水圈出来。

    毕竟老话常说,人挪活树挪死。

    已经长这么大的树,最忌的就是腾挪地方。

    所以他要趁着现在日头还没升的太高,赶紧给这棵新栽的金银花树浇浇水。

    要是再往一些,等日头上来了,再浇水的话,只会起反作用。

    “小安,你就随便弄弄行,等待会儿我去找几块砖,给它砌上一圈就好了。”

    见张安硬是要左右刨的对称,张建国有些看不下去的说道。

    听到老爹这么说,尽管有强迫症的张安看着地上东边高西边低的土圈觉得不太舒服,但还是没有再继续较劲。

    扔下锄头,回到屋里用水桶装了一大桶新鲜出炉的空间泉水沿着树根灌下去。

    昨天才刚下过雨,底下的泥土还是挺湿润的,这一桶水倒下去,慢慢悠悠的吞了半天,才渗透到土壤里去。

    该做的张安都已经做完了,剩下的就金银花自己的命了。

    它要是能扛得住,以后在这院子里,张安肯定会时不时的给它来上一桶空间泉水,说是吃香的喝辣的都不为过。

    要是扛不下去,那就只能怪它命不好,担不起这泼天的富贵。

    等张安收拾好来到晒谷场的时候,水泥坝子上已经摆好了一排长木桌。

    这会儿已经有好几个白大褂过来了,正往桌上摆着东西。

    每张桌子都差不多,就是个听诊器,一个水银血压计,还有一个记录本和一支笔。

    相比后世那些医疗队伍去哪哪哪义诊的时候,基本都是一大群人,然后装备齐全,这只能用简陋来形容。

    不过张安却觉得很正常,因为这个年代的医疗条件说白了也就这样,再说了今天来的只是一个乡镇上的卫生院,又不是什么大城市的大医院,能配齐人员就已经很不错了。

    张安还没走到前面去,就看到了张建文从那边朝着自己走来,见此张安可不觉得自己有那么大的面子,让老叔过来迎接。

    回头一看,发现是齐齐的干爷爷来了。

    没等张建文动手,张安就先走到老爷子身旁,从他背上接过那个随身小竹篓。

    这时候,不仅东篱院子那边来了很多人,就连长箐村的很多村民都过来了。

    毕竟周边这么村子,还没有哪里有他们这样的待遇,所以大家都很积极。

    不过这会儿来的不单单是村里的老爷子老太太们,年轻人也来了不少。

    即便之前张建文已经说了,今天的主要人群是上了六十岁的老人们,但是手上没什么事的他们都喜欢过来凑个热闹。

    村办公室总共摆了六张桌子,不过卫生院的人就占去了五张,最后空着的那张是张建文给张一行留的。

    “张道长,好久没见到您老人家了。”

    走过去的时候,卫生院有一个看起来大概五十来岁的医生站起来跟张一行打着招呼。

    “你好啊唐医生,确实很久了,都快十几年了吧。”

    见状,张一行也停下来跟人家回应着,看起来两人应该是认识的。

    这会儿不是叙旧的时间,相互聊了几句以后,大家就开始忙活正事,毕竟现在还是早上,晒谷场靠村办公室这边还是一片阴凉。

    所以现在提早一点开始,也能早点结束,省的到了太阳当空照的时候,大家被晒。

    “来来来,大家都排好队,等咱们医生给大家量量血压,如果有平时觉得身体不舒服的,可以量完血压以后,去找张道长帮忙看看。”

    见到卫生院的人都已经就位,张建文就站出来吆喝大家开始排队。

    当然了,为了不必要的麻烦,他让村里的人跟东篱院子那边的分开排,因为村里人多,所以站了三排,而东篱院子那边只站了两排。

    两边加起来,总共八九十号人,看似挺多,但是分开排成五队,看起来好像也确实不多。

    量血压是个简单的活计,而且卫生院的这些人都非常熟练,很快就上了手。

    “医生,你是不是量错了啊,我去年在人民医院量的时候还是一百五嘞,现在怎么才一百三十多了,要不然重新帮忙量一下?”

    刚量完前两个,张安就听到东篱院子那边有个老太太提出了疑问。

    这年头高血压没有后世那么猖狂,什么一百七一百八的很少看得到,一百四左右就已经算高血压了。

    “老太太,您现在有在吃降压药吗?”

    而负责给老太太量血压的医生本来还想开口给老太太交代一下,后面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可被老太太这么一说以后,他也有些迟疑了,所以开口询问着。

    虽然从去年到今天时间跨度比较大,但是这高压相差的也太多了,除非是吃了降压药的原因。

    “没有,这个药一吃就得一直吃,人家医生看到我们不用干什么活,说可以先不用吃。”

    老太太听白大褂问起,便如实回答。

    而白大褂得到回复以后,更是迟疑了,没吃降压药竟然能降下这么多,难不成真的是自己量错了?

    “老太太,我又给您量了一次,的确只有一百三十七,您的血压好像是降下来了。”

    于是他又重新给老太太量了一遍,但是看到水银刻度上读出来的数据,他疑惑了。

    “啊,这就降下来了?可我什么药都没吃啊?”

    老太太听医生这么一说,自己也有些愣了,不是很多人都说,这高血压不吃药是没法降下来的吗?

    “要不这样吧,你到这边来,让我们唐医生给您再量一次看看。”

    帮老太太量血压的这位医生觉得会不会是自己这血压计出问题了,于是让老太太去旁边唐医生那边量一量试试看。

    很快,唐医生帮忙老太太量完,得出的结论虽然跟之前的有误差,但也还是一百三十多的范围,老太太的血压的的确确是降下来了。

    老太太这时候也不愣神了,经过几次的折腾,她知道人家这医生并没有给他量错,自己这高血压真的已经降下来了。

    “老太太,你去年到医院量完血液,再到如今,生活习惯有什么改变吗?或者是你这段时间身体上的感觉跟你以前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能给我说一下吗?”

    本来只是量个血压,结果没成想会出现这样让人想不通的问题。

    他们这次是带着任务来的,哪怕是遇到了问题也不能一推二三四。

    而唐医生作为卫生院里年纪最大,经验最多,资历最深的人,只能继续找老太太询问,看看能不能找到原因。

    “有的有的,去年我刚去医院看完的时候,经常会头昏,晚上睡不着,稍微在地上蹲一下站起来都晕的不得了,不过好像自从我们搬到这边来住了一段时间以后,头也不昏了,晚上也睡得香了,现在蹲在地上,站起来也不觉得晕了,就是因为这样,在这里住着舒服,今年我们还是继续在这里住下来,明年也是。”

    老太太听到年纪更大一些的唐医生问自己话,便仔细了想了好一会儿,如数家珍般的说了出来。

    “哦?是从家里搬到这边来以后才感觉到好转的是吧,您没有记错吧。”

    唐医生听到老太太的回答,眼睛一亮,好像抓到了什么一样。

    “我不会记错的医生,如果是以前我还不敢这么说,但是现在我敢保证我的记性真的很好,而且感觉以前身上些老毛病不见了一样。”

    见到医生不大相信自己的话,老太太非常确信的说道。

    她今年最高兴的就是自己的记性好起来了,以前放个东西在哪里,三两天她就不记得,但现在哪怕隔了两三个月,她都还能想的起来

    “对对对医生,以前在家的时候我也是这样的,但是现在我也感觉到以前折磨我们的老毛病好像没有了。”

    老太太的话刚说完,就得到了后面好几个邻居的附和。

    “老太太,我大概有所了解了,您目前高血压的症状的确得到了改善,经过我的初步推断,应该是跟您现在的居住条件和生活习惯有关,当然了,就这么一次我也不太确定,以后可以隔一段时间再去测一下看看。”

    唐医生毕竟干这一行这么多年了,很快便抓到了这其中的关键。

    虽然他不明白,为什么从城里换到这乡下来居住,会有这么大的改变,但目前来说好像就是这样的。

    “好的医生,等后面我们再去医院看看。”

    老太太心里高兴,非常爽快的答应下来。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最新章节地址:https://www.ppxs5.com/book/210429.html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全文阅读地址:https://www.ppxs5.com/read/210429/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txt下载地址:https://www.ppxs5.com/txt/210429.html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手机阅读:https://m.ppxs5.com/read/210429/

上一章:第五百七十四章 下山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最新章节列表 下一章:第五百七十六章 义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