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陕北窑洞开始》

返回书页

第二百六十三章 神秘的大礼!

作者:

两袖的两

    “师……师兄。”

    都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张自强刚走出火车站,还没来得及观察周围的情况,就一眼看到了人群中那个老人,倒不是说这几十年沙老爷子没有变样,而是张家栋之前就将对方的照片拿给他看过。

    如今照片就贴在他家卧室的墙上。

    日思夜想,又怎么可能认不出来?

    瞬间,他的眼睛就红了起来。

    “师兄,你老了。”

    张自强来到沙老爷子面前,神情复杂的说道。

    “放心,我肯定比你活的更久,你都这一把年纪了,还大老远跑来干嘛?”

    沙老爷子眼睛也有些发红,但嘴上却不饶人。

    “这辈子要是不来见见师兄,我死都难以瞑目。”

    张自强说道。

    “现在看到了,赶紧回去吧,我这乡下地方,还招待不起你。”

    沙老爷子继续说道。

    旁边,谁也不敢插话,只能假装没听到。

    反倒是张自强,毫不在意,反而有些享受,或许以前他就被少被这么怼,还是原来的味道,原来的那个师兄。

    “没事,我装着粮票,身子骨也还行,自食其力还是没问题的。”

    张自强干脆说道。

    眼瞅着周围不少目光都投了过来,孙向阳也不得不上前说道:“老爷子,师叔,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咱们先回家吧。”

    “好,好,回家。”

    不等沙老爷子开口,张自强便自顾的说道,尤其是回家二字,明显加重了语气。

    师兄的家,不就是他家吗?

    坐着苏慧晚找来的客车,一行人返回双水湾,一路上,张家栋都在为自家爷爷介绍着,比如刚刚修的路,还有路上偶尔可见的掉落煤块,甚至半路上还碰到了往双水湾拉煤的拖拉机。

    与此同时,苏慧晚也在跟孙向阳说着话。

    “你总算是回来了。”

    “怎么?家里有事?”

    “是好事,而且还跟你有关。”

    苏慧晚难得卖了个关子。

    “跟我有关?是京城孙家?”

    孙向阳想了想说道。

    之前在京城的时候,孙炳信就说过,另外给他准备了一份礼物,等着他回来就知道了,孙向阳虽然有些好奇,但也没有追问。

    “对,孙家托人找了矿务局,对双水湾煤矿展开扶持。”

    苏慧晚说道。

    “扶持?怎么个扶持法?”

    孙向阳怎么也没想到,孙炳信的礼物,竟然跟双水湾的煤矿有关。

    不过很显然,他之所以能知道双水湾的情况,肯定是从赵玉升口中知道的,知道他一心留在家乡,想要把双水湾发展起来。

    所以对方选择了帮他完成这個理想。

    毕竟如今双水湾真正赚钱的也就只有煤矿跟剪纸画,孙家就算再厉害,也无法帮他把剪纸画推销出去,但是煤矿就不同了,如今的煤矿,属于一盘棋计划,有着开采指标。

    以对方的能力,想要影响到矿务局,倒也正常。

    “初步的意向主要有三点,一个由矿务局提供资金跟技术,帮助双水湾煤矿扩大规模,再一个就是开采指标,只要煤矿这边能挖出煤来,不管多少,哪怕县里炼焦厂吃不下,也会由矿务局那边进行安排,总之,今后无论双水湾挖出多少煤来,都能卖出去,像之前那种有人卡脖子,卖不出去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

    最后一点是扶持前三年免税,但免掉的这部分,理论上要投入到煤矿开采中,用来扩大规模,不过到时候怎么弄,你就不用操心了。

    而且,今后双水湾煤矿将是重点产煤单位,会优先保证用电需求。”

    苏慧晚带着几分欣喜的说道。

    这也意味着,双水湾煤矿,将进一步扩大规模,今后双水湾的收入,也会再度增加。

    “提供资金?要还吗?”

    孙向阳想了想问道。

    “既然是扶持,自然是不用还的,不过理论上,这些由矿务局援助的设备,都归矿务局所有,不属于双水湾的资产,将来如果报废了,要还给人家。”

    苏慧晚笑了笑说道。

    这种扶持,在不少地方都有,看似矿务局吃了大亏,但实际上,开采出更多的煤矿,本就是对方的任务,尤其是优质煤更是供不应求。

    当然,别的地方扶持,条件肯定不会这么优渥,甚至矿务局那边要拿走一部分利益,但在双水湾这边,就是纯粹的扶持了。

    但这种扶持,本就是在计划中,任谁也说不出不是来,也有不少先例可循。

    尤其是孙家那边,既然是送礼,肯定不会给孙向阳留下什么麻烦,要不然这份礼物的价值也将大打折扣。

    听完苏慧晚的话,孙向阳也不由得沉默起来。

    有了矿务局那边的扶持,双水湾煤矿肯定会迅速成长起来,先不提前三年的免税,光是一个优先保证电力供应,都足以让孙向阳感到惊喜。

    别看当初通电是由苏慧晚一手促成的,但如今,各个地方仍旧缺电严重,经常限电。

    上辈子,孙向阳小的时候,哪怕已经九十年代了,村里仍旧经常停电,表面上是说电路出现问题,实际上,就是因为电不够用。

    现在就算是双水湾这边,之前也没少停电,哪怕苏慧晚也没办法,因为这种事情根本就不是县里说的算。

    地区那边,自然会根据企业的重要程度,进行优先供电。

    但现在,有了矿务局那边发力,双水湾煤矿,也纳入了这个名单。

    如此一来,不仅仅煤矿那边,就连研究所也不用再受停电困扰了。

    只是,孙向阳反而有种幸福的烦恼。

    原因就是,煤矿那边一旦再扩大规模,肯定要加一个,甚至两个矿井,如此一来,那边的人可就远远不够了,只能继续再招人。

    可问题是,双水湾现在的人几乎全都各司其职,煤矿需要人,砖厂那边也不能停,建筑队那边,为了配合双水湾的发展,同样必不可少。

    而种地,更是不可或缺。

    难不成要从其他生产队招人?

    相信以煤矿那边的待遇,只要说声招人,周围几个生产队立即就会蜂拥上门,但要说让他们全部加入双水湾,搬迁到这边,估计是不可能了。

    这可不是三五个人那么简单。

    能够进煤矿的,肯定都是青壮劳力,任凭哪个生产队,都不可能放人。

    如果不是双水湾的居民,就只能像沙坪坝一开始那样,作为临时工,可以给他提供的经验,只有正常的一半。

    当然,就算只有一半,也完全值得去做。

    更重要的是,煤矿的规模扩大,提供给双水湾的助力也会更大,真正拥有了发展的基础。

    所以孙向阳也不得不承认,孙家给的这份礼,够大,也足够贴心。

    或许在外人看来,又不是直接给孙向阳本身的,而且煤矿也是集体的财产,哪有这么送礼的?

    但孙向阳所求从来就不是钱。

    或者说,他压根就不缺钱,更在意的是双水湾的发展。

    双水湾发展的越快,规模变得越大,他将来能够收割的经验点才会更多。

    煤矿,剪纸画,再加上碳纤维研究所,这一步步走下来,才能让双水湾在未来绽放出璀璨的光芒,真正成为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一颗明珠。

    “怎么样?满意吧?”

    苏慧晚微微一笑。

    关于孙向阳在京城那边治好了孙家那位老爷子,她也从张家栋的口中知道了一些,正是因为如此,她才放心的跟对方接触。

    不过最终真正拿主意的,还是孙向阳,所以只能等孙向阳回来再跟那边签订合约。

    如果孙向阳不愿意,那一切休提。

    只是在苏慧晚看来,这种好事,又怎么可能不同意?

    并且她也了解过,根本就没有任何后患。

    因为双水湾煤矿这边,完全如何这种扶持计划,无非就是矿务局那边决定给谁罢了。

    能够争取到这个名额,本身就是一种本事。

    就像一些大型投资,不少地方都会想方设法的争取,自然是所有的关系都用上,这本身就是符合规则的,你不能说给了别人,不给伱,就是不公平,这个世界上哪来那么多不公平了?

    抛开这些东西,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只要对双水湾发展有帮助,那就没什么不满意的。”

    孙向阳说道。

    “对了,高档养生枣的事情怎么样了?”

    孙向阳随即又问道。

    “还行,开了几次会,总算是同意了,不过县里没钱,今年就算从各个生产队收购枣子,也只能先打欠条,只有证明可行,到时候那些高档养生枣卖出去以后,才能真正扩大规模,全县推动种植枣树。”

    提起这个,苏慧晚便显得有些不甘。

    想做事,有时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哪怕是好事也是如此。

    而且她目前还只是个副县,就算背景深厚,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空有一番力气无处可使。

    不过好在最终,也勉强达到了她的底线。

    “这些年,公社那边打的白条还少了吗?不过只要熬过第一年,后面就容易了,回头我会让人在双水湾周围全部种上枣树。”

    孙向阳开口说道。

    关于苏慧晚遇到的难题,他也没什么好办法,顶多是在双水湾多种点枣树予以支持,而且他对高档养生枣可是有着充足的信心,以双水湾周围的那些荒坡,种上万八千棵枣树肯定不成问题,一旦开始结枣,又是一笔额外的收入。

    虽然比起煤矿跟剪纸画来,根本不值一提,但要是用承包的方式,肯定会有不少人抢着种,将来的收入甚至比种地,比挖煤还要多。

    就看谁有这个眼光了。

    “那你可得多种点,反正你双水湾不缺那点买树苗的钱,反而是县里,别的生产队估计拿不出多少钱来。”

    苏慧晚感慨的说道,也幸好,双水湾在县里几乎成了个禁忌,完全由她负责。

    “这种事情,哪有自己掏钱的?可以用县里的名义,或者用那些生产队的名义,从供销社贷款,然后再找省农科院那边,进行合作。”

    孙向阳给苏慧晚出了个主意。

    “跟农科院合作?”

    苏慧晚愣了一下。

    “对,别看农村有一些枣树,但对生产队的人来说,可没有真正种植枣树的经验,小规模也就算了,如果大规模,肯定得找专家指导,不说成活率,光是品种改良,就不是生产队能做到的,而农科院那边,肯定有这方面的研究,到时候完全可以搭建起合作关系来,咱们提供土地跟枣树,他们负责技术,到时候成果共享。”

    孙向阳说着后世不少成功的经验。

    “好,到时候我去农科院那边找人。”

    苏慧晚立即欣喜的说道。

    同时心里也在感慨,自己这个副县,跟孙向阳一比,实在是差劲的很。

    甚至她的心里冒出一个念头,要是让孙向阳来坐她的位子,会不会几年之后就能让县里真正腾飞起来?

    毕竟不管是高档养生枣,还是找农科院合作,全都是孙向阳随便想到的主意。

    可惜,她知道孙向阳志不在此,只一心发展双水湾。

    真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时间过的很快,苏慧晚还意味犹尽,便已经到了双水湾,在村口,张自强便选择了下山,似乎是想要好好看看双水湾。

    虽然是第一次来,但他早已经看过不少双水湾的照片,可以说,他对这里既熟悉又陌生。

    那照片上的一幅幅画面,此刻真正走入他的视线中。

    而且跟照片上一角一隅不同,眼下他看到的是整个双水湾。

    沙老爷子嘴上抱怨了几句不省心,但还是陪在张自强的身边,并且主动介绍起双水湾来,从村口刻着双水湾的村碑,到研究所,学校,一路走来,沙老爷子没少骄傲的看向孙向阳。

    因为这一切都是孙向阳带来的。

    哪怕他原本属于沙坪坝,但现在,沙老爷子同样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双水湾的一份子。

    毕竟,等他死了以后,也会埋在这片土地上。

    这里也是他的家,他的归宿。

    “好,好地方啊。”

    张自强喃喃自语着。

    从踏入双水湾的那一刻,他便真正喜欢上了这里。

年代:从陕北窑洞开始最新章节地址:https://www.ppxs5.com/book/239478.html

年代:从陕北窑洞开始全文阅读地址:https://www.ppxs5.com/read/239478/

年代:从陕北窑洞开始txt下载地址:https://www.ppxs5.com/txt/239478.html

年代:从陕北窑洞开始手机阅读:https://m.ppxs5.com/read/239478/

上一章:第二百六十二章 回双水湾 年代:从陕北窑洞开始最新章节列表 下一章:第二百六十四章 招人引起的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