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品花录》

返回书页

十八章 做人不能嘚瑟呀

作者:

墨香阁大哥

    其实也正常,林家是苏州人,四代列侯自然在这有人脉,加上岳家荣国府也不是谁都敢得罪的。

    江南甄家又跟贾家同穿一条裤子,自然会有人愿意投资林如海这位贾家乘龙快婿。

    当然,盐政利益太大,想要完全按照朝廷规矩收税那是不可能的,但总有一些清醒之人,不愿同流合污。

    汪家当代家主正是这种人,认为光是靠手上这些,已经足够家族富贵了,没必要再贪婪,因此早早的投靠了林如海。

    后人多被文学作品误导,认为盐引制度造成国库亏空,盐商豪奢威胁到财政赤字,其实这是胡扯淡。

    两淮盐商最豪富的时代是清朝,但正是清朝从废弃盐引改成盐票开始,我大清财政才真正崩溃。

    百姓的确因为这次改革得到实惠,盐价暴跌,谁都买得起,但国库却空了。

    原因是盐引的消失,代表着官盐没了。

    盐票虽然也是需要官府发放,但因为盐票不规定数量,你可以买一万斤验票份额,也可以买一百斤盐票份额。

    这一来稍微有点钱的人都能入市,造成的结果是大批的社会人进入盐市,这才是真正的灾难。

    盐商再偷税漏税,可毕竟手上的盐引是实打实的份额必须交税,即便是私盐泛滥,但你手上份额是固定的,税收就免不了。

    他们的确因为卖私盐而豪富,但手上的份额逼得他们不得不卖官盐,而市场就那么大,官盐多了私盐自然就少了。

    可社会人是什么人呀,那是敢于领一百斤盐票,卖私盐一千斤的存在,可他只需要缴纳一百斤的税收。

    领一百斤盐票,只不过是为了手上有卖盐的资格罢了。

    这一来每年盐票开出去的少之又少,可市面上的盐却饱和了。

    不同于盐商的盐引,那是每年固定的数量,因此取消盐引后,私盐完全取代了官盐,国库自然就没了收入。

    百姓的确得到实惠,因为有资格卖盐的人多了去了,自然无法垄断,为了竞争纷纷降价,反正有钱赚就可以了。

    因此你还真的很难评价,盐引制度究竟是好是坏,这也是贾琮为何不敢大动作改革盐政的原因。

    按说后世那种盐业公司模式他是知道的,可时代不同,有些事是无法做到的。

    后世盐业同样是国有制,因为价格低廉,私盐没了必要,但价格低廉同样税收也就少了。

    可后世的政府盐业税收不是大头呀,工业、轻工业、金融业等各种产业的税收才是国家财政的大头。

    因此后世的盐业根本不适合于古代,盐铁茶专卖税赋那是古代王朝的经济支柱,根本不能缺少。

    五千年国度,唯一不收盐税的是大隋,可隋朝才多少人口,而且隋朝短命,并不能看出盐业对财政的影响有多大。

    贾琮只能从精盐上大价格战,正是这原因,而且这其实不是长久之计,随着提炼精盐技术的普及,私盐同样也会提炼。

    但这不是他考虑的问题了,那是以后的事,他只要在林如海任职内能做出好的政绩,让老林升官回京城就行了。

    但他没想到的是林如海的升官来的太快了,在他还在游历时,林家的仆人就找来,让他回扬州去。

    刚刚出来不到半年呢,他正玩的开心呢,特别是秦淮河畔那灯红酒绿,让他多了几个红颜知己,可才深入交流没几次,就被抓回去了。

    “琮儿流连忘返,可是不愿回京呀?”

    回到扬州城的贾琮,林如海一眼就看出这小子不情愿,含笑抚须问着他道。

    贾琮哪敢说自己不愿意呀,连忙摇着脑袋道:“姑父听谁说的,侄儿可想回家了,只是要跟姑父读书,这才强压着思乡之情的。”

    “呵呵……你说我会信吗?”

    林如海哂笑一声、调侃道:“为师听说有人在秦淮河写了一首好诗,我就纳了闷了,在我跟前他没展现写诗的才能呀,不过是中规中矩罢了,怎么去了那就能写出那样的好诗呢。”

    这下贾琮傻眼了,转头望向叶鉴明和王福,自己去秦淮河只有这两跟着呀,红玉和香菱是不可能带那去的。

    这一看、让他看出端倪来,王福是满脸茫然的模样,可叶鉴明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样子,看他一眼后脸都红了。

    “叶大哥,原来你是叛徒!”

    贾琮说不上是生气,硬是要说的话,那应该是恼羞成怒,有种小时候被叫家长的那种感觉。

    虽然他的灵魂是两辈子为人了,但毕竟重新当了十二年多的小孩,伪装久了竟成了习惯。

    林如海见他那模样,莞尔而笑道:“什么叫叛徒,琮儿别忘了,他两虽然是因为进了锦衣府,可如今他两实际上是在我名下的,报告上官那叫叛徒吗?”

    贾琮无言以对,的确,王福跟叶鉴明名义上是保护林如海的,总不能说是保护贾琮吧。

    一个世职官位没有实际权力,怎么能让锦衣府派人保护呢,那不符合规矩呀。

    “好吧我错了,只是朝廷这次怎么这么快就把姑父调走呀,不是应该等盐政稳定后再调动吗?”

    听他问道这,林如海严肃起来:“你说得对,但为师在扬州快七年了,原本那些人还能强忍,可这次这事让他们坐不住了,因此腾出一个户部侍郎的位置,让为师高升呀。”

    “户部侍郎!这些人还真舍得呀。”

    贾琮眼睛一亮,侍郎可是三品高官呀,自家姑父这是连升几级呢。

    红楼世界的官职虽说大部分类似于明朝,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节度使这个官职是实权的。

    这就是像了唐朝了,因此林如海原先的兰台寺大夫,并不是七品的御史台监察御史。

    而是按照唐朝的制度,兰台寺是秘书省的别称,兰台寺大夫其实是秘书丞的称谓,五品文臣。

    而巡盐御史也跟大明朝不同,是不定品级的官员,属于皇帝委派的钦差,按照被派官员的原品级定位。

    而林如海在扬州快三任了,劳苦功高,连升三四级也说得过去,毕竟是探花郎出身,起点本身就比别人高。

红楼品花录最新章节地址:https://www.ppxs5.com/book/239841.html

红楼品花录全文阅读地址:https://www.ppxs5.com/read/239841/

红楼品花录txt下载地址:https://www.ppxs5.com/txt/239841.html

红楼品花录手机阅读:https://m.ppxs5.com/read/239841/

上一章:十七章 初见妙玉 红楼品花录最新章节列表 下一章:十九章 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