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只想当学霸》

返回书页

第225章 数学王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

作者:

宝宝小蛮腰

    阿贝尔奖作为数学界的顶尖奖项之一,自然是吸引了不少的国际学者前往。

    原本作为去年的获奖者,德利涅是应该前往参加这一次的颁奖典礼。

    但是因为格罗腾迪克的身体情况,所以德利涅还是拒绝了前往。

    在农庄待了几天,眼看着颁奖典礼的日期就要到了,王东来便告辞了德利涅。

    这一次,他直接在高卢乘坐飞机前往挪威。

    不得不说,对于他这个获奖者阿贝尔的评委会还是很看重的,在机场有着专人迎接。

    然后专车将王东来送到了五星级酒店住下,可以说是照顾的极为妥帖。

    在酒店住下之后,王东来便没有再出去。

    因为,他正忙着一件事。

    1940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4+4“。

    至于选择的难题,正是世界难题名气比较大的哥德巴赫猜测。

    这些便是通过殆素数取得的成绩。

    在例外集合这一途径上,仅仅只是一年的时间过去,就同时出现了四个证明,其中包括华罗庚先生的著名定理。

    弱哥德巴赫猜想尚未完全解决,但是在1937年的时候,前苏耳关数学家维诺格罗多夫已经证明充分大的奇质数都能写成三个质数的和,也称为“哥德巴赫-维诺格拉朵夫定理”或“三素数定理”。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证明了“6+6“。

    【数学皇帝的落幕】这个临时支线任务,他已经想好了应该该如何做了。

    如果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正确,那么奇数的猜想也正确。

    1938年,苏连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5+5“。

    心里如此想着,王东来便在酒店里面,废寝忘食地演算起来。

    这样一来,哥德巴赫猜想就等价于E(x)永远等于1。当然了,直到现在还不能证明E(x)=1;但是能够证明E(x)远比x小。在x前面的偶数个数大概是x/2;如果当x趋于无穷大时,E(x)与x的比值趋于零,那就说明这些例外偶数密度是零,即哥德巴赫猜想对于几乎所有的偶数成立。这就是例外集合的思路。

    用“a+b“来表示如下命题:每个大偶数N都可表为A+B,其中A和B的素因子个数分别不超过a和b。显然,哥德巴赫猜想就可以写成“1+1“。

    哥德巴赫猜想,乃是哥德巴赫在1972年就给著名数学家欧拉的信里提到的一个猜想:任意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例外集合,则是在数轴上取定大整数x,再从x往前看,寻找使得哥德巴赫猜想不成立的那些偶数,即例外偶数。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1+2“。

    哥德巴赫猜想已经被陈景闰推到1+2,难度相比较于其他几个猜测,多少要轻松一些。

    破解数学难题!

    坐在酒店的凳子上,王东来的脑海里迅速地浮现出以上的信息。

    1965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和小维诺格拉多夫,及意大利的朋比利证明了“1+3“。

    将哥德巴赫猜想的大致信息回忆了一遍之后,王东来便开始思索起来自己该用哪一种办法。

    从1920年开始,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9"。

    而现在,因为现如今的数学界已经使用‘1也是素数"这个约定,原本的猜想就变成了:任意大于5的证书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

    x之前所有例外偶数的个数记为E(x)。我们希望,无论x多大,x之前只有一个例外偶数,那就是2,即只有2使得猜想是错的。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先后证明了“5+7“,“4+9“,“3+15“和“2+366“。

    1962年,华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1+5“,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4“。

    虽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欧拉也给出了另一个等价版本,即任意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想要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有四个途径,分别是殆素数、例外集合、小变量的三素数定理以及几乎哥德巴赫问题。”

    但是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这是对的,所以就写信请教著名数学家欧拉的帮忙,可是一直到欧拉去世之前,欧拉都没有证明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反过来思考。

    如果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是对的,则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也会是对的。

    维诺格拉多夫的三素数定理发表于1937年。

    不仅仅是哥德巴赫猜想,其他稍微有名,还未被破解证明的数学猜测,他都有看过。

    现在常见的猜想陈述为欧拉的版本,把命题‘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的数之和"记作‘a+b"。又被称为“强哥德巴赫猜想”或“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

    1966年,陈景闰证明了“1+2”成立,即‘任意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的和,或是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

    1956年,华国的王元证明了“3+4“,稍后又证明了“3+3“和“2+3“。

    从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可以推出:任一大于7的奇数都可以写成三个质数之和的猜想。后者被称之为“若哥德巴赫猜想”或“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证明了“1+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数。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7"。

    殆素数就是素因子个数不多的正整数。现假设N是偶数,虽然不能证明N是两个素数之和,但是足以证明它能写成两个殆素数的和,即N=A+B,其中A和B的素因子个数都不太多,比如说素因子个数不超过10。

    在这一方向上的进展都是用所谓的筛法得到的,效果也极为显著。

    正好,这道题在学术界的地位也是相当的不差。

    已知奇数N可以表成三个素数之和,假如又能证明这三个素数中有一个非常小,譬如说第一个素数可以总取3,那么我们也就证明了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

    这个思想就促使潘承东先生在1959年,即他25岁时,研究有一个小素变数的三素数定理。这个小素变数不超过N的θ次方。我们的目标是要证明θ可以取0,即这个小素变数有界,从而推出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潘承东先生首先证明θ可取1/4。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方面的工作一直没有进展,直到1995年占涛教授把潘老师的定理推进到7/120。这个数已经比较小了,但是仍然大于0。

    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困难在于,任何能找到的素数,在以下式中都是不成立的。

    2*3*5*7*。。。。。。*PN*P=PN+(2*3*5*7*。。。。。。*P-1)*PN前面的偶数减去任何一个素数PN的差必是合数。

    所以,哪怕是眼下已经是高达LV7的数学等级,王东来一时间也没有多大的头绪进展。

    怎么说,这个数学难题都存在了这么多年,要是那么容易地就能解决的话,恐怕早就被解决了。

    不敢说全世界的所有数学学者都尝试过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但80%以上的学者都尝试过,这个数据绝对不夸张。

    各种各样的解题思路都被人尝试过,从筛法到例外集合,再到三素数等等。

    虽然每隔一两年,都会有人大声嚷嚷自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刚开始的时候,学术界还有一些兴趣,可是次数多了,就没人再去相信这些民科数学爱好者的话了。

    甚至于,谁若是说出自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都会被人当成是一场笑话,被视为哗众取宠的小丑。

    目前的数学界,已经达成了一种公式。

    那就是哥德巴赫猜想如果被证明的话,那一定是运用了一种全新的数学方法。

    所以,只要能够真正解开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家,就必然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何为数学家,是指在数学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才能被冠以数学家的称呼。

    

    一般的人,顶多也就是学者而已。

    伟大的数学家,那就是如同克雷腾迪克这样的大佬。

    开创出新的领域,为数学的发展立下了极大的贡献。

    最简单的验证办法,那就是教材是否能够避开他,能够避开,那就不能算是,避不开,那就是!

    如果以之前的成绩来看,王东来还算不上伟大的数学家。

    但是如果他研发出一种全新的数学方法,做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那么全世界就会有无数的学者顺着王东来的思路继续研究下去。

    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么就会形成一个以王东来为核心的学术流派。

    可以说,选择哥德巴赫猜测作为突破,绝对是一个难度爆表的选择。

    ……

    五月十五号。

    阿贝尔奖的颁奖典礼正式开始。

    颁奖典礼并不算复杂,而来参加阿贝尔奖的数学家也不在少数。

    因为知道这一次的获奖者是华国人,所以海外的总台也专门派来了记者和采访团队,想要将这个振奋人心的场景记录下来。

    在领取了奖杯和奖金之后,王东来根据以往的惯例,发表了一番讲话。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领奖,王东来专门带了一套汉服。

    就连致谢感言,也用的是华语。

    这样的举动,自然是为了宣传华国形象以及华国文化。

    如果是其他人这么做的话,恐怕会担心被评委会刁难,又或者是对自己的奖项有什么影响。

    但是王东来却丝毫都不担心。

    要是阿贝尔官方因为这件事情,就取消他的奖项,那才是真正的笑话。

    事实也确实如同王东来所预料的那样。

    虽然阿贝尔官方并不支持王东来的做法,但在王东来的坚持下,还是选择了妥协。

    在王东来发言的时候,专门准备了翻译人员进行同步翻译。

    所以。

    当国内的电视上出现王东来身影的时候,顿时就让不少国人为之激动起来。

    穿着俊逸非凡,充满了传统气息的汉服,登上国际舞台,致辞感谢讲的是国语。

    再加上王东来那一张帅气的脸,不知道吸引了多少人。

    更是在这一刻,成为了多少人的偶像。

    ……

    在领完奖之后,王东来并没有过多停留。

    仅仅只是待了一天,就乘坐飞机回国。

    而刚一下飞机,王东来就被密密麻麻的长枪短炮围了起来。

    这一幕,出乎了王东来的预料。

    他倒是没想到自己居然还会有这样的待遇。

    之前,在国内发表论文的时候,也有不少的媒体记者想来采访自己,可是都被唐都交大拦了下来,他倒是没有见到过这样的场景。

    和王东来一同走出来的旅客见此场景,还以为王东来是哪一位明星。

    停在附近,便好奇地听了起来。

    “王教授,请问你为什么会选择在国际大奖的颁奖典礼上穿汉服,讲国语?能不能讲讲你的心里想法?”

    “王教授,网上有一些网友说你是在哗众取宠,故意博人眼球,请问你是如何看待这些评论的?”

    “王教授,你能详细聊聊你是如何在保持学术研究和经营公司的吗?”

    “……”

    一个个的话筒,递到了王东来的嘴边,等着他的回答。

    “不好意思,如果你们想要采访的话,可以联系唐都交大,我会通过唐都交大来接受采访,在这里,我不会针对任何问题进行解答。”

    王东来可太了解新闻行业了,所以根本没有犹豫,直接就拒绝了起来。

    不过,倒也留下了一个口子,就是让他们去联系唐都交大。

    说完之后,王东来便躲过这些记者,朝着外面走去。

    结果,不到一会儿,王东来就被两人快步追了上来。

    “王教授,请等等!”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带着一个年轻的妹子赶了上来。

    “王教授,你好,我是苏省电视台的《超级学霸》节目导演蔡克金。”

    蔡克金主动伸出手,想和王东来握手。

    王东来握了握手,好奇地问道:“蔡导,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是这样的,我们这档《超级学霸》节目,原本是邀请国内各大顶尖高校的学生来进行比拼,比出一个超级学霸出来。但是现在,我们准备将节目做的更大一席额,会邀请全球的各个大学的学生来进行比拼,其中就有数学学科,鉴于王教授的突出成就,所以我们节目想要邀请王教授前往我们节目担任……”

    蔡克金的脸上带着真挚诚恳的笑容,向王东来详细地介绍道。

    只是他的话还没说完,王东来便直接摆了摆手,说道:“没兴趣,不想去,不要来打扰我!”

    蔡克金的脸色一僵,见到王东来要走,顿时急忙说道:“王教授,我们这一档节目的收视率很不错,希望你能多考虑一下。”

    “如果王教授有哪里不满意的话,可以提出来,我们节目组可以尽力满足!”

    蔡克金表现得很坚持,各种优惠的条件一个接着一个的扔出来。

    只不过王东来根本不予理会,脚步丝毫不停,直接就甩开了两人。

    这个《超级学霸》的节目,他还真的没有印象,也不知道蝴蝶效应,还是不太出名。

    他的时间何等珍贵,眼下想要在全球数学家大会召开的时候,破解证明哥德巴赫猜测,就需要全力以赴,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有这样的大事要办,他又怎么会去参加一档电视节目。

重生的我只想当学霸最新章节地址:https://www.ppxs5.com/book/253721.html

重生的我只想当学霸全文阅读地址:https://www.ppxs5.com/read/253721/

重生的我只想当学霸txt下载地址:https://www.ppxs5.com/txt/253721.html

重生的我只想当学霸手机阅读:https://m.ppxs5.com/read/253721/

上一章:第224章 领取临时支线任务 重生的我只想当学霸最新章节列表 下一章:第226章 半导体行业,等离子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