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返回书页

第117章:前人心血的地图,开海敲定!

作者:

洪荒高手

    朱长夜只是稍稍看了几眼,即便一把年纪了,也面颊通红,他无奈的看了一眼李景隆,然后赶紧合上画册!

    “曹国公,你….”

    李景隆不以为意的笑笑:“朱爷,您老这日子太清新寡淡了,这个东西,对吧,没事儿的时候消遣消遣,男人嘛,您老也知道的。”

    知道个鬼…

    朱长夜头疼的捂着额头:“行,这东西老夫收下了。”

    见朱长夜正式答应收下,李景隆顿时笑的合不拢嘴。

    随后,又多说几句。

    李景隆便是离开了天云观。

    当出来后,

    李景隆望向外面大街,却是面泛古怪:“最近应天府是咋了,我也只是出去没多久,怎么感觉哪里都变了呢?”

    李景隆一路上,可没少听那些百姓说着应天府一些变化。

    很多变化,他听了都感觉不可思议。

    这只是压送楚王出去没多久,就变成这样了?

    以前离开应天府一年多时间,也没见应天府有那么多变化啊。

    真是怪事。

    李景隆打算之后,得去查查看。

    最近都到底发生了啥。

    怎么就感觉出去一趟,恍若隔世一般。

    ….……….….…

    另一边。

    皇宫里,朱元璋找到大孙朱雄英。

    朱元璋看着他,冷不丁道:“昨个朝会了,不出意外,那航海之事,明天便能敲定下来。”

    “大孙,是这样的,你给咱说说,这航线….你师尊和你说过没?他老人家建议怎么走?”

    朱雄英有些发愣,脸色一喜:“这感情好啊!果然,爷爷您老慧眼如炬,一定会支持此项政策。”

    “这不轻轻松松,就完成了嘛。”

    朱元璋闻言,不由得瘪瘪嘴。

    你只是看到后果了,过程你是没看到,自然感觉不到困难。

    朱雄英叹口气,道:“航线么,师尊提过,但他老人家地图还没彻底绘制完成,估计….得过些日子吧。”

    朱元璋道:“那有啥难?晚上咱带你进宫一趟。”

    “啊?进宫?进去干啥?”朱雄英错愕。

    朱元璋眯着眼:“带你看看,咱大明自家人绘制的大明混一图!另外,为了赶进度,可以把这图给你师尊看看,让他老人家不必从零开始,而是可以站在前人肩膀上绘图,增加进度。”

    …….….….….…

    入夜之后,长安街上的人影稀落。

    一路走过去,除了偶尔能看到一两个匆忙归家的雪夜夜归人外,很少能看到人畜踪迹。

    朱雄英一路随老爷子来到了午门。

    这是进入内宫的第一道门,跨过之后,里面便是神秘且庄严的大明皇宫。

    踏过午门之后,一种别样的感觉顿时充斥在朱雄英的心头,说不清道不明。

    朱元璋见他愣在原地,不解的问道:“怎么站住了?”

    朱雄英摇摇头:“不知道为啥,每次踏入这里,总感觉有种莫名的感觉,说不上来。”

    朱元璋呆怔了一下:“走吧。”

    朱雄英心怀敬畏心,跟在朱元璋身后,双目不时打量着皇宫内的陈设。

    夜里。

    宫内空空荡荡的,没有想象中的人丁兴旺,倒凭添了几分诡异的阴深。

    很久之后,才来到景仁宫。

    到这里之后,侍卫就多了起来,游戈寻视的侍卫们,各个魁梧雄壮,朱雄英知道,这些人想来就是宫里的大内高手。

    景仁宫大门前,有六个带刀侍卫站姿笔挺,看到朱雄英和朱元璋到来之后,一动不动。

    老爷子背着手,走到门前,威严的道::“开门。”

    朱雄英紧跟在朱元璋身后,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他感觉老爷子来到这里之后,整个人的气势就变了。

    不再是和蔼可亲的爷爷,而是真正的帝王。

    老爷子的气场,自踏入这里之后,也莫名变的很强!

    守门的侍卫,给朱元璋开门。

    朱元璋便带着朱雄英一路越过庭院,来到二进正殿。

    这里,是朱雄英不曾来过得地方。

    吱呀一声。

    那古朴的梨花木门扉,发出一阵刺耳的声音,北风呼啸在耳边,更显几分阴森。

    大殿内的九盏铜蜡烛,因为北风的吹入,霎时间开始摇曳起绿黄火光,久久之后才归于平寂。

    朱雄英踏步入内,左右好奇的打量着。

    等他朝前方看去之后,

    顿时,朱雄英呆滞住了!

    震撼!

    朱雄英整个内心,开始止不住的震撼起来!

    前方是一面墙!

    墙壁上则是一副硕大的彩绘地图,很大,大到朱雄英心潮澎湃!

    朱雄英眯着眼,身子有些定格,唯独那眼珠子还在墙壁上乱转。

    嘴里喃喃快速道:“那些地方的版图,我的天,和师尊说过的差不多,亚洲,欧洲,非洲,还有….那边是美洲!”

    “波斯港、马六甲、英吉利海峡、太平洋、印度洋.…嘶!师尊说过的,还给我看过的,全部都有!”

    朱长夜也有绘制过地图,相比眼前这地图,他绘制的是简略版,而这墙壁上地图则是精致版。

    两者都大差不差,所以朱雄英一眼就看认出来,其中一些之前朱长夜讲过的地方。

    几乎….一模一样!

    震撼,极大的震撼,震撼的朱雄英开始失神,开始一句话说不出来!

    不止是被眼前精细地图震撼,也被师尊朱长夜的博学和足不出户知天下而震撼!

    朱元璋看着愣住的朱雄英,也没有去打扰他。

    这封地图,只有三个人能看,一个是他朱元璋,另一个是朱标,最后就是眼前的大孙!

    除此之外,见过的人,都死了。

    当然,

    如果老爹想看的话,他甚至还可以差人把地图送到天云观。

    “它叫大明混一图。”

    良久后,朱元璋才轻声说到。

    他手里捏着长长的竹竿,交给朱雄英道:“你看看,咱该从哪里出海。”

    “不知道哪儿出海,就把地图带给你师尊看看,让他老人家定夺,咱们哪里出海。”

    朱雄英看着地图,开口道:“爷爷,这就不麻烦师尊了,我都记着,都很清楚。”

    “有这地图参照,绝对不会出错。”

    朱雄英接过朱元璋的长竹竿。

    地图太大,很多地方朱雄英是够不到的,要用竹竿去指点。

    第一次出海,还是不能走的太远,细细思考之后,朱雄英用竹竿轻轻指着混一图上的地点。

    “师尊说过,第一次出海需要先熟悉海上环境,适应海上。”

    “他说从应天龙江港启航,经太仓出海,这个启程航线比较远,也可在内海试一试大明船只的受浪程度,让船只上所有人提前适应海上生存的条件。”

    朱元璋嗯了一声,鼓励朱雄英继续说下去。

    朱雄英继续轻轻指着爪哇国,开口道:“从苏州府出海之后,沿途是需要考量淡水资源的,这里距爪哇航线最短,为防止船只出现变故,到爪哇国登陆是最利于短线航行的一段路程,第一站可定爪哇。”

    朱元璋点头。

    朱雄英继续道:“自爪哇之后,第二站可定苏门答腊国,这里距爪哇国航程很短,可以作为下一个淡水补给点。”

    “再下一站,可在锡兰登陆.…”

    毕竟第一次出海,当时朱长夜也不确定大明船只的承受能力,所以他和朱雄英说的国家,都在西印度洋附近。

    “第一次航行,海上有太多未知的风险,路程不宜太远,师尊认为这些权当是第一次的锻炼,从兵备上,贸易上,火器船只等各方面,做第一次的尝试。”

    “船只的规模要多大,再他老人家看来,最少需要大明出一支军队,能威慑到各地方的国家,同时也能保证咱自家人的安全,海上有海盗,遇到之后,顺带也可摧毁以扬大明之国威….”

    朱雄英不断说着之前朱长夜和他说过的话,不断复述。

    夜有些深了。

    外面起风了,风在呼啸着,景仁宫内却不时能听到爷孙的对话。

    “需要多少军队,你师尊可说过,觉得多少比较合适?”

    “此番出海,可将大明的武力彰显给各番邦看!”

    “乖乖!这不得了啊!按照你说的,在这大西洋外面….还有国家?”

    “有!只不过那些人和咱不同,咱大明汉人勤劳,这些人比较懒惰,当然也有强大的….”

    “佛朗机他们很强?有咱大明强吗?”

    朱元璋不断询问,而朱雄英则是不断回答。

    朱元璋的每一个问题,朱雄英都能答得上来,好似之前朱长夜给朱雄英说的事情,已经猜到了朱元璋会问什么。

    或许是修仙者的预卜先知,又或许是老爹对儿子的理解,反正朱长夜把朱元璋抓得透透的。

    “强!虽然比不过咱大明,但爷爷我告诉您老,师尊说过这外面的国家都不能小觑,咱们不能骄傲自满。”

    “你说啥?统治全球?哈哈,你觉得咱还能活到那时候吗?”

    屋内灯火摇曳着,不知不觉,爷孙两已经聊到了午夜。

    爷孙两人在一起,总有许多聊不完的话题,朱雄英从朱长夜那学来了很多东西,懂的多,知识丰富渊博到朱元璋都有些诧异,老爷子认真聆听着,时不时点头附和。

    朱元璋则许多话中都带着深厚的人生哲理,朱雄英也在认真学习着。

    彼此从没有觉得对方啰嗦,更不会不耐烦。

    时间一点点流失,朱雄英长长打个哈气。

    朱元璋这才反应过来,拍了拍朱雄英的肩甲道:“咱们出去吧,这里也不能长待着。”

    朱雄英一惊:“对啊!该睡觉了,走走走。”

    航海的事大抵敲定完毕,等朱雄英回到东宫,已经是后半夜。

    夜深了,朱雄英脑子里想着这些杂七杂八的事,不久之后便沉沉睡了过去。

    昨夜下了一场雨,到凌晨依旧没有停。

    …………

    翌日。

    早朝。

    大明宫前的文武百官,已经左右分批的进入奉天殿。

    前日还斗志高昂的陈泽中等御史言官,现在像是战败的公鸡,蔫了吧唧的。

    这群御史言官的脸色都不太好,捂着老腰,显然是被折腾的不轻。

    毕竟一夜都在拨红薯称重量,他们年纪也大了,谁也受不住这个苦。

    朱元璋目光在群臣身上游戈,片刻之后才似笑非笑的问道:“前日你们的争论,还没争出个结果,现在都再说说吧。”

    傅友文志满意得的出列,环顾众人,高亢的开口道:“臣,支持出海!”

    大殿上,久久的沉默。

    没有人像上一次那般,提出反问。

    能成为官员的都是人精,经历红薯这事儿,他们隐隐的….已经猜到傅友文的意思,其实就是老爷子的意思。

    朱元璋看向兵科给事中陈泽中,和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王朗:“两位爱卿,没什么想说的?”

    两人叹口气,陈泽中出列道:“启奏陛下,臣….无话可说。”

    “那来自海外的红薯,确实亩产高达千斤,产量惊人,若是能推广民间,大明的粮食作物将会变的多元化,应对起天灾人祸,也会游刃有余。”

    “臣不会一叶障目,臣认为大明是当出去开拓开拓眼界,见一见外面的世界,获取更多海外的作物,填充大明的农作物空白,臣支持傅侍郎出海之言!”

    亩产千斤的粮食,实打实的摆放在一众官吏面前,没有人再敢反驳。

    这些都是富国强国的基础,有了粮食百姓才能安定,百姓安定,他们才能更好的治理大明江山。

    相较于出海带来的经济损耗,出海带来的好处,似乎可以盖过经济损耗,两相对比之下,没有臣僚再反对。

    他们是理念不同,但能站在这个朝廷的人,没有一个是蠢材。

    大明才成立十余年,吏治还是十分清明的,百官也都抱着一颗爱国之心,没有所谓的党争,没有所谓的利益纠葛,站在这里的人,都是心系家国之辈。

    朱元璋见无人反对,便满意的点头:“既如此,兵部尚书何在?”

    赵仁急速出列:“微臣在!”

    朱元璋道:“你兵部牵头,和工部自今日起开始建造船只,当年陈友谅的宝船建造图纸保存在工部,尔工部要全力以赴,国朝的船只规模,不能比当初陈友谅的差劲。”

    “傅友文,你户部每月从驿站收入中拨处一部分钱给予工部预算,造船之事不可耽搁。”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最新章节地址:https://www.ppxs5.com/book/265149.html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全文阅读地址:https://www.ppxs5.com/read/265149/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txt下载地址:https://www.ppxs5.com/txt/265149.html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手机阅读:https://m.ppxs5.com/read/265149/

上一章:第116章:朱爷,我在乎的可是您老!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最新章节列表 下一章:第118章:老一辈的怀疑,前来寻找朱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