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九万里》

返回书页

第三十章 气吞山河耀日月〔加更求追读〕

作者:

欧阳坏坏

    李隆基脸色有些阴沉不定,显然正在思考,过了片刻,方开口道:“璿儿,你觉得朕老了吗?”

    李璿心中大惊,表面却不动声色道:“圣人龙精虎猛,万岁无疆。”

    “璿儿,大唐远比你想的更伟大。”

    “自太宗传至朕,百年大唐,远迈秦汉。”

    “四蕃之国,称臣纳贡者,盖三百有余。”

    “百年风雨飘摇,尚存之国不逾百矣,余者尽灭。”

    李隆基看着下方的小儿子,侃侃而谈道。

    这简单的一句话,李璿却好似看到了尸山血海,罪与恶,杀与伐。

    无上荣耀,皆是建立在弱者的哀嚎之上。

    “你久居王宅,所知所识皆从书中,亦或道听途说。”

    “从安远门向西万里,骡马骆驼运载着数不清的丝绸茶叶,瓷器奇珍,十里人烟不绝,百里灯火不息。”

    “长江运河通南北,控洋入海龙盘行。

    “千帆争渡百重浪,万里碧波万家庆。”

    “庾岭梅关开官道,春去广州夏时归。”

    “深耕岭南削天堑,古人栽秧今人采。”

    “五谷丰登仓满盈,士农工商岁月兴。”

    “礼乐服章四海慕,文治武功八方倾。”

    “气吞山河耀日月,威震万邦照古今。”

    “遣使游学十万众,俱来长安舞升平。”

    李隆基站了起来,指着身后大唐万里山河图,气冲霄汉道。

    李璿沉默了,每一个字语中,都流露着李隆基的自得。

    运河是杨广所修,但真正将其勾连南北,直通大海的正是开元之治。

    大唐之所以被后世所推崇,正是因为它包容万象,自信开放。

    这是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之中,任何一个朝代都所没有的气魄。

    不管是边关大将,还是朝中大臣,都有番人胡人,甚至来自遥远西方世界的白人做官。

    最让人啧啧称奇的是,异国番邦的王子,也有在大唐为官为将。

    江南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可因为险山恶水,自秦以来,始终为中原嫌弃。

    而至唐以来,着重于对南方的开垦,凿山开路,引水联渠,方才造就了开元盛世,以及唐以后中原王朝的人口大爆发。

    肆虐千年,一直是中原王朝心腹大患的蛮族夷狄,也是在盛唐,变身成了能歌善舞的朝圣者。

    诸国皆以盛唐为荣,每年都会派出大批遣唐使,学习盛唐政治文化以及各种先进技术与思想。

    即便是经过安史之乱,元气大伤的大唐,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度中兴。

    如果抛弃天宝年间,只看开元,李隆基毫无疑问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圣君。

    可惜的是,从他夺了自己儿媳,骄奢淫逸开始,就注定了盛唐之辉煌的落寞。

    所以,他只管吹嘘,虽然这些的确也是真的。

    但李璿很清楚,如果他继续如此这般贪图安逸,醉生梦死温柔乡。

    这些大唐的无上荣光,终究会成为镜花水月,一场梦罢了。

    当然,这些话李璿是绝对不敢说出来,否则三王之鉴尤在前,只能谄笑道:“圣人丰功伟绩,古今往来再无人可项背。”

    “所以说,不敬大唐者,就当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中。”

    “国恒强则强,国恒弱则亡。”

    “朕也无法违逆天意,这是上天的旨意。”

    李隆基神色平淡,杀伐果决道。

    李璿定了定心神,瞬间明白了。

    虽然此时的李隆基对朝政失去了兴趣,但对于开疆扩土,仍旧十分热衷。

    毕竟这有关他在浩瀚青史之中的名声,这也是自古以来所有帝王都逃不出的真香定律。

    他李隆基,也无法跳脱。

    所以灭石国,李隆基只是需要一个理由罢了,而不会真正在意事实的真相。

    所以,这就是帝王之心吗?

    “圣人雄才大略,小小石国违背天心,当灭。”

    李璿可不是什么良人,灭就灭呗,跟自己有个毛关系。

    眼下,顺从李隆基,讨得欢心,才最重要。

    因为,只有强者才有资格怜悯弱者。

    自己也是众生之鱼中的一员,没有资格去怜悯谁。

    “孺子可教也。”

    李隆基对于儿子恭顺的态度十分满意,笑哈哈道。

    “圣人,石国可灭。”

    “但儿忧之大食,石国是否会向大食求援,若大食倾国来犯。”

    “我大唐铁血儿郎身经百战,自不惧任何番夷。”

    “只是安西只有二万余军,儿以为若大食敢冒犯天威,当以雷霆之势剪灭之,以证盛唐国威。”

    “由此,圣人之天威,定当四海宾服,万国共尊。”

    李璿说的很含蓄,然后又不忘一顿彩虹屁输出。

    果然,一生要强的李隆基,对于儿子的马屁,十分受用,当即沉思片刻道:“那就从各镇抽调二万精锐铁骑,驻守安西都护府。”

    “圣人,陇右军震慑吐蕃,剑南军防备南诏,朔方军拒止回纥,关内军戍卫京畿,河东军节制突厥,皆不宜妄动。”

    “眼下诸道,唯有安大将军威名赫赫,河北诸部惧唐承久。”

    “儿听闻,平卢军马使史思明英勇善战,其麾下步骑,令河北诸部戎狄闻风丧胆,可堪大任。”

    李璿当即开口道,并非不想举荐郭子仪,而是时机不合适。

    自己与郭子仪才从蜀州归来,就明目张胆推荐他领兵。

    就算真没有问题,也绝对会被李隆基猜忌。

    所以推荐郭子仪的事,绝对不能自己来做。

    至少目前,不能做。

    李隆基有些意外的看着李璿,陷入了沉默,也不知在想什么。

    “圣人,史思明坐镇河北,协助安禄山抚讨河北,不宜擅动。”

    “左武卫大将军郭子仪,以八百之众于子午道大败二千余贼寇。”

    “不但护佑殿下安危,更证明郭子仪颇有大将之风,应堪大任。”

    高力士突然接过话,并举荐了郭子仪。

    李璿大感意外,这高力士也是好人啊!

    “郭子仪武勇有余,可却是清源县公王忠嗣昔日之部将,儿以为不妥。”

    看见李隆基目光闪烁,似有迟疑,李璿决定赌一把,反其道而行。

    看了一眼劝阻的李璿,李隆基笑了笑道:“既然曾是王忠嗣的部将,那必有所才能。传诏,授郭子仪安西副都督,安西节度副使,安西兵马使,领精骑两万,驻防安西。”

    李璿脸上当即露出一丝失望之色,一闪而逝。

    李隆基一直打量着自己的好儿子,见状,不由会心一笑。

大唐九万里最新章节地址:https://www.ppxs5.com/book/266914.html

大唐九万里全文阅读地址:https://www.ppxs5.com/read/266914/

大唐九万里txt下载地址:https://www.ppxs5.com/txt/266914.html

大唐九万里手机阅读:https://m.ppxs5.com/read/266914/

上一章:第二十九章 唯美人与美酒不可负 大唐九万里最新章节列表 下一章:第三十一章 儿子就要打,不打不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