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

返回书页

第一百四十二章 忠君体国孙可望

作者:

南明离火录

    吴逢圣连忙询问道:“不知国主的书信中,到底写了什么内容?”

    “还能有什么内容?”孙可望微笑道:“自然是为了大清,孤在滇粤边境大张声势,又故意致书李定国、刘文秀,邀请李刘二人与我会师贵州,共击洪承畴这条老狗。”

    “如此一来,李刘二人眼见边境不宁,势必狐疑不定,唯恐他们出兵贵州之时,中了我的调虎离山之际,被我仿造旧事,袭取云南,从而不敢轻举妄动!”

    “妙呀!”万年策等人大喜。

    “国主,若是如此,就算贾自明将云南实情告诉了洪承畴,洪承畴上报给鞑子朝廷,鞑子朝廷也必定会犯迷糊。”

    孙可望闻言微微一笑,其实很多时候,当局者不是得不到想要的消息,而是信不信的问题。

    大胡子不是收到了一大堆小胡子即将发动进攻的情报吗?人家不信又能如何?

    同样的道理,贾自明用妖术迷惑住了李定国,又探查到了孙可望和李定国、刘文秀联络的信息。

    他将这些情报发了回去,洪承畴或许会信。

    可咱大清信不信就不知道了。

    其实贾自明能够用妖术迷惑了李定国,仅仅这一件事情,就不符合常理,咱大清就得心里犯嘀咕。

    至于获取了孙国主联络南明的具体事宜,这些机密信息能够这么轻易地得到,咱大清不得不怀疑其真实性啊。

    此时,孙国主再出手把这坛水给搅浑了,咱大清就得更迷糊了。

    而从西南到北京,八百里加急都特么得半个月时间。

    咱大清只要迷糊了,孙国主再苟三四个月,他的新兵就训练有成了!

    “国主,不止是这样,您还应该上疏鞑子朝廷,就说洪承畴举止乖张,行为怪异,让鞑子朝廷防范他和吴三桂,把原本已经浑了的水,再搅上一搅。”方于宣进策道。

    此言一出,众人眼前一亮。

    洪承畴派贾自明到云南进行诈降,自家国主再渲染一下,吓吓满清,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的。

    “哈哈,此策正合我意。”孙可望闻言微笑道:“清廷对吴三桂和洪承畴这些汉奸其实也并不放心,若是我上书恫吓一番,的确能够让这坛水更浑。”

    孙国主略微思量,心中已经大概有了打算。

    贾自明的事情怪异,要是不知实情的话,说出去咱大清也不信,所以孙可望的形象未必会在满清哪里崩塌,让满清视他的心腹大患。

    至于他的广东的种种行为,不就是为了广东这块地盘嘛。

    咱大清也是明白人,孙国主想要扩大自己的地盘是人之常情,他们能够理解的。

    只是话虽如此,洪承畴如果起疑的话,咱大清毕竟也会对孙国主心里犯嘀咕,所以孙国主也是时候给咱大清再上一层眼药了。

    “拿笔墨来!”

    南宁城外的营帐之中,笔墨纸砚,文房四宝,迅速放在孙可望的面前。

    孙国主提笔就写:

    今局势波诡,西南不靖,东南不宁。

    为报大清知遇之恩,臣可望已在田州、思恩、太平等地,布下十万雄师。

    又致书于李刘二人,行离间之事,使震虎之策。

    现如今,李定国为我雄兵所恫,不敢轻出云南。

    贵州内贼已除,夔东闯逆虽动,然缺乏云南之兵响应,不足为惧也。

    王师在贵州可稍安。

    孙国主先是自吹自擂,把李定国的事情,全说成了自己的功劳,然后话锋一转开始恫吓咱大清了。

    然西南之事可缓,但东南恐有惊天之变。

    臣可望与逆贼成功,多有书信来往。

    成功曾致书于臣,邀我会师五羊,平分广东,此书信已经交于尚耿二藩。

    未曾料,前明国姓成功,狼子野心,所图甚大。

    他图者,非广东,非福建,远非一省之地,而是整个天下!

    臣可望已经查明,海贼意欲挥师北上,过舟山,入长江,孤注一掷,攻打江宁!

    江宁乃前明陪都,又为江南之核心。

    江宁若下,天下局势为之一变,江南危矣!大清为矣!

    望朝廷命东南各地,仔细探查,切勿疏于防备,令海寇得手!

    孙可望写到这里,脸上已经有了笑容,顺治估计看到这里会被直接给吓阳痿了。

    郑成功要是打下了南京,占据了江南,咱大清可就真的要完犊子了。

    历史上云南失守后,顺治都被郑成功吓成了那个样子。

    现在李定国还在云南好好的,咱大清还被人家的二十万兵马,唬得提心吊胆的。

    要是得知郑成功北上,知道自己兵力如何的咱大清,估计小心肝儿都得砰起来。

    孙国主继续写到:

    云南有兵二十余万,披甲者众多,夔东之贼十万,披甲者数万。

    此二贼合力,西南一时难平。

    而成功拥陆师七十二镇,水师二十镇,每镇披甲执锐者不下于两千人。

    又经过多年海贸,银钱众多,装备精良,所乘海船,所装之炮,远非一般水师能够抗衡。

    ……

    孙国主又噼里啪啦的一顿,把郑成功的实力进行了艺术加工。

    其实国姓爷的军队从头到脚就一个字——富!

    长江之役,郑军进入长江口时,郑成功麾下的一个小将领马龙带着自己的兵丁部属一共五条船,兵丁和家口加起来了一共一百四十多人降清。

    这一百多人,兵丁还只有几十人,是不是看起来不起眼?

    可他们的装备却好的令人发指!

    这五条船上,携带的装备有这些:

    红衣炮十三位,铜百子炮四十五位,三眼枪、鸟枪十杆!

    尼玛孙国主的部队现在连鸟铳都配不齐。

    隔壁的郑成功不愿意玩枪,直接玩炮了!

    郑军的舰队随便降了五条船,都尼玛有这么多炮。

    和国姓爷相比,孙国主就是穷逼一个。

    而老本贼李定国就更别提了,打广东之时,红衣炮根本拉不出多少。

    除了这些火器外,还有:

    铁盔甲四十二顶,铁甲二十六身,棉盔甲、刀、剑、长枪、藤牌等若干。

    不得不说火器方面壕无人性,盔甲方面国姓爷也不逞多让。

    铁甲都装备那么多了,算上棉甲。

    基本上是人能披甲,就铁定有甲。

    孙国主的部队只能说,有多少甲就披多少人。

    而国姓爷的部队却是,有多少人就披多少甲。

    总而言之,孙国主是人够甲不够,国姓爷是甲够人不够。

    除了这些武器装备外,郑军的弹药也壕无人性。

    其中有:

    火药四十二桶,连桶共重一千八百八十九斤。红衣铁弹一千六百六十三出。

    百子铁弹一百八十二桶,连桶共重八千八十九斤。

    铁碎子一百零五桶,连桶共重五千一百九十斤。

    按照五斤一枚来折算红衣炮的弹药。

    马龙的这几十号兵丁,带了两万多斤弹药……

    平均下来一人几百斤的弹药。

    国姓爷既然如此壕无人性,每年几百万的海贸挣着,又时不时打打东南沿海的秋风。

    既然如此孙国主自然也得好好地向顺治说明一下,给咱大清的孤儿寡母敲响警钟,以免他们遭了郑成功的毒手,让孙可望无机可乘!

    “国主,你写的这些,鞑子会信吗?”

    看着孙国主列举出来的数字,张虎等人双眼瞪得老大。

    “你们放心,鞑子和国姓在东南沿海打了那么多年,再怎么样也会清楚一二国姓的实力。”

    孙可望开口道:“我所列举的数字,基本上八九不离十,鞑子们肯定会信的。”

    孙国主这是在实事求是,郑成功的部队他的确装备了那么多火器和盔甲啊!

    他孙可望又没撒谎,只是稍微的,适当的夸大了一些而已。

    至于今年国姓爷去不了南京,那就不管孙国主的事了。

    总之得让咱大清防范于未然,赶紧调兵到南京去。

    这些兵马今年用不上,明年不就用上了吗?

    几行大字再次落下:

    望朝廷遣八旗天兵一万,绿营精兵两万,驻防南京,以备十七万海寇!

    孙可望书写完毕,心里继续酝酿一番。

    到现在为止,他所做的事情看起来都是在为咱大清考虑啊。

    比如进兵之前,献上了滇黔地图。

    再比如,提醒咱大清李定国的敛兵聚谷之计。

    现在又警示我大清海贼将犯江南。

    这一桩桩一件件,只要不细论都没啥毛病。

    滇黔地图是真的。

    敛兵聚谷,夔东之兵也的确出兵了。

    郑成功要打南京,这事真得不能再真!

    只要不论细节,孙可望绝对称得上忠君体国,为咱大清的事业呕心沥血了。

    而现在孙国主决定再为咱大清呕心沥血一番,把吴三桂会谋反的事情提前告知咱大清,让顺治和孝庄这对孤儿寡母,提前十几年做好准备,防范于未然!

    在打完郑成功的报告后,孙可望提笔又写道:

    我朝虽然进兵西南,势如破竹,可在前明余孽未灭之时,仍需多加小心。

    今闻洪督师遣幕僚贾自明入滇,意图行使诈降之计,让李定国之兵止步滇南。

    臣可望日夜思索,却始终不得督师之意。

    如此拙劣之策,安能使李定国这头猛虎收敛爪牙,在滇南待死乎?

    臣昔日在云贵之时,鼠目寸光,不服王化,曾与督师、平西王多有私下联系。

    现在观之,洪督师和平西王举止怪异,恐有不祥之兆!

    其实孙可望、李定国和洪承畴、吴三桂都曾经有过秘密的私下联系。

    洪承畴诈降李定国也并非空穴来风,洪督师在湖广和李定国也是常有书信来往的。

    说到底,吴三桂和洪承畴并非死忠于咱大清之人。

    要是孙可望和李定国能够得到大势,洪督师的诈降就变成真降了。

    只可惜,南明不争气,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所以为了身家性命,很多想跳反的人都是不敢上南明这条贼船啊!

    要是南明能够打出威风了,为了自己的名声,洪督师早就想办法下了咱大清这条船了。

    而现在孙国主就要添油加醋,把道理给那对孤儿寡母讲清楚。

    以免这对孤儿寡母遭了郑成功的毒手不成,又遭了吴三桂和洪承畴的毒手,让孙国主没办法出手亲自来。

    孙国主继续提笔:

    贾自明之事甚为拙劣,哪怕是黄口小儿也未必能信。

    李定国军略出色,权谋高深。

    昔日桂林和衡阳两次大战,可见其风采。

    虽在肇庆、新会两战皆败。

    可交水一战,我孙可望自认为乃当世人杰。

    却以二十万之众惨败于李定国之手。

    ……

    再捏着鼻子夸了一顿李定国后,孙国主笔锋一转,图穷匕见:

    种种事迹,洪督师亲身体会,不可谓不清!

    我孙可望尚且败在李定国之手。

    洪督师却使此等宵小手段。

    臣可望辗转反侧,唯恐洪督师此举别有深意,望朝廷深思量之。

    “别有深意!”张虎等人倒吸了一口气,头脑一片空白。

    自家国主写的可是诛心之言啊!

    “鞑子生性多疑,张虎,你把洪承畴以前和孤联络的信件准备一番,没有的就让锦衣卫自去造,无论如何孤都得把这坛水给搅浑了!”孙可望大手一挥。

    “遵命!”

    孙可望、李定国、吴三桂、洪承畴这四大汉人之间的联络,自然是不会留什么把柄的。

    孙国主倒是无所谓了,他老人家以前可是南明的爸爸,谁能制他?

    李定国也无所谓了,他在广西自立,谁也管不到他。

    可是洪督师和吴三桂在咱大清的体制内,可就得小心翼翼了。

    所以几人联络的事情,洪承畴和吴三桂都没留下什么把柄在孙国主的手中。

    不过有没有把柄,有没有证据并不重要。

    只要鞑子愿意相信,什么东西都能成为证据。

    反之要是他们不愿意相信,或者不敢相信,不敢和吴三桂、洪承畴翻脸,孙国主就算手中有着真凭实据也是毫无办法。

    洪承畴还好,面对吴三桂这种实力派,就咱大清现在的情况,就算人家真的想跳槽了。

    咱大清非但没有能力行王法,清理门户,反而要想办法哄着吴三桂。

    只要吴三桂还在动摇之间,还可以争取,再多的真凭实据都无用。

    甚至咱大清为了拉拢吴三桂,非但不能计较,还得加官晋爵,讨好人家呢!

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最新章节地址:https://www.ppxs5.com/book/269134.html

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全文阅读地址:https://www.ppxs5.com/read/269134/

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txt下载地址:https://www.ppxs5.com/txt/269134.html

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手机阅读:https://m.ppxs5.com/read/269134/

上一章:第一百四十一章 把水搅浑了 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最新章节列表 下一章:第一百四十三章 顺治:你们知道这几个月我是怎么过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