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的感悟》

返回书页

张大哥

作者:

米粒姐姐2088

    张大哥的故事(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在上个世纪八零年代,镇上有位张大爷,张大爷有三哥儿子。

    大哥是六八年出生的,二哥是七六年出生的,三哥是八零年出生的。三哥是因为张大爷想要个女儿,超计划生育,被罚了钱的。

    我算了算,大哥比二哥大八岁,比三哥大十二岁。

    张大爷在县城的某国营企业做工人,张大娘身体不太好,家里缺少劳动力,大哥十八岁就结婚了,那年二哥十岁,三哥六岁,二哥和三哥还在读书。

    同年,张大爷所在的企业招工,大哥被招进工厂,做工人去了。家里只剩下张大娘和大嫂在种地,二哥三哥在读书。

    第二年,大嫂生了个儿子张宁。

    那年,大哥大嫂十九岁,二哥十一岁,三哥七岁,张宁一岁。

    张大爷和张大哥都是国企员工,每个月挣几百块钱,是这个家的工资收入,张大娘在家里照看孙子张宁,张大嫂一个人种五个人的地,周末,张大爷和张大哥下班了回家,帮忙大嫂一起种地,二哥,三哥有些调皮,但读书还蛮好,一家人也其乐融融,他们家也是村里让人羡慕的好人家。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七年过去了,二哥十八岁了,考上了城市的大学,三哥也十四岁了,在读初中,张宁也八岁了,在读小学。

    二哥在大学读书的时候,谈了一个女朋友,毕业了就留在城市发展,工作了三年,二哥二十五岁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二哥的丈母娘要求二哥买房才能结婚。

    这时候大哥三十三岁了,二哥二十五岁,三哥二十一岁,还在读大学。张宁十五岁,还在读初中。

    这时候。时间已经到了2005年,房价也在攀升。

    一家人凑钱给二哥买了房,二哥结婚了,从此在城市里安顿下来。

    到了2010年,三哥大学毕业,也在城市谈了一个女朋友,也要结婚了。这时候,大哥四十二岁,二哥三十四岁,三哥三十岁了,张宁二十四岁。张大爷六十二岁,已经退休两年了。

    三哥结婚,也要在城里买房,虽然三哥毕业七年了,自己也攒了点钱,但城市的房价已经涨了很多,三哥买房家里只能帮忙出了首付,三嫂心里不爽,只能拿出自己的收入和商贷,毕竟二哥买房的时候,家里是出了全款的。

    虽然三哥三嫂心里有点不平衡,但一家人还是让人羡慕的,张大爷和张大娘也天天喜滋滋的。

    毕竟,三个儿子都结婚了,老大媳妇在身边听话也孝顺,老大媳妇是农村娃,也没啥文化,脾气好,也能干,老大也当了个小领导,老二在城里安了家,逢年过节也回家团圆,现在老三也结婚了,还娶了城里的媳妇,眼看大孙子也要研究生毕业了。他们家的日子,真是让人羡慕。

    到了2018年,张宁研究生毕业,去了深圳工作,张宁三十一岁,大哥也五十岁了。张大爷七十岁了。

    张宁跟谈了两年的女朋友结婚了,他们看着深圳高昂的房价,选择了租房。

    2020年春节,大家约好一起回家过年,四世同堂,好热闹啊。

    张大爷张大娘七十二岁了,大哥大嫂五十二岁,二哥二嫂四十四岁,三哥三嫂四十岁了。

    下一代也很齐全,张宁三十三岁,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二哥的孩子也十八岁了,正在考大学,三哥的孩子也要十岁了。

    一个大家庭,其乐融融,令人羡慕。

    张宁想在深圳买房,首付还差很多,但又不好张口。

    大哥还是忍不住提出来了,想跟二哥三哥借点钱,二哥二嫂没吱声,三哥三嫂看了看张大爷,三嫂说话了,“我们家买房,当时是家里帮忙出的首付,二哥他们家可是全款。”

    二嫂说,“我家虽然是全款,可那时候房价低啊,你们的首付比我们全款都高出来很多。再说了,张宁可是下一代了。张宁是大哥大嫂的儿子,帮忙买房是大哥大嫂的事,我家娃也大了,马上要读大学,开销也不小,过不了年,也要结婚呢。”

    张大爷说:“大嫂大哥没有买过房,这些年,跟我一起翻修了家里的老房子,一直跟我住一起,也没分家,家里大事小事都是他跟我一起办,现在你们大哥的孩子大了,需要你们兄弟两个帮忙了,你们看看,能不能帮忙凑点,就算借给他们。”

    张大爷话音刚落,三嫂又说话了“就算拿钱出来,那也是借条写好,将来要还的。”

    就这样,张宁买房,跟二叔借了二十万,跟三叔借了二十万,都打了借条。

    大哥大嫂千恩万谢。

    又是八年过去了。

    张大娘八十岁了,大哥大嫂六十岁,二哥二嫂五十二岁,三哥三嫂四十八岁了。

    张宁四十一岁,二哥的孩子也二十六岁了,正在读研究生,三哥的孩子也要十八岁,马上要读大学了。

    张大爷前几年过世了,张大娘身体也不好,只能由大嫂在家里帮忙照顾着,大嫂的孙子这些年也是由亲家照顾,她照顾公公婆婆,再说远也远,实在没有办法照顾孙子。大哥也退休了,回到老家养老,跟大嫂一起照顾大娘。

    后来,大娘生了一场病,中风住院了,医药费,还有护理费,大哥跟二哥三哥商量,费用大家平均分。

    大哥只是那点退休金,大嫂种点地,收成也不多,前几年承包出去了,一亩地也只有几百元,现在只剩下,大嫂跟大娘的地,一年也没有几个钱,他们的儿子要还房贷车贷,孙子还要读书,也没有办法帮衬家里。

    所以,大哥的日子家里还是有点拮据的。

    在分摊费用的时候,大嫂提出大娘在家里由她照顾,能不能费用少分摊点。

    二哥二嫂说,父母是大家的,每个人都有份,为啥你要少摊费用?

    三哥三嫂说,要么分开算,照顾老娘,把护理费,餐费,医药费,水电煤气,物业都算到一起,大家一起分摊,大嫂也年纪大了,能照顾老娘,护理费给大嫂,不能照顾了,就请护工。

    就这样,大嫂照顾了几年,张大娘也走了。

    这年,大哥大嫂六十五岁,二哥二嫂五十七岁,三哥三嫂五十三岁了。

    张宁四十六岁,二哥的孩子也三十一岁了,三哥的孩子也二十三岁,大学毕业了。

    一家人坐在一起,讨论老人留下的遗产该怎样分配?

    大哥看着跟父母亲手造的老房子,还有父母留下的遗产三万元,二哥二嫂坚持走法律程序,三兄弟平分。

    就这样,三兄弟每人分得一万元,老房子按照当时的房产公司的估价,作价一百二十万,二分之一算作遗产三兄弟平分,就这样六十万大家平分,大哥还要继续住,只能拿出了四十万,分别给二哥,三哥。

    从此三兄弟再无往来。

    大哥六十五岁了,站在家里的楼房顶上,望着远处的大山,俗话说,长兄如父,如今自己的两个弟弟都长大了,在城市安家落户,再也不可能回来了,自己为了得到这所老屋,分别给了他们二十万,他跟张大嫂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就是拿出所有棺材本钱还不够支付那些钱,如今忙了一辈子,棺材本钱没了,还欠债了两个兄弟十几万,儿子还欠自己兄弟的钱,儿子的欠债儿子还,自己的欠债自己还。

    他想起三弟说的话,“张宁欠我们的钱,可是白纸黑字写着的,你到老了还欠债,怪谁呀?你自己没本事,能怪谁?”二弟也说,“我们可是都靠自己,你还得到政策红利,去国企工作。再说了,家里的房子,已经一半算你们的,另一半才作为遗产分配的,你已经赚了很多了。”二嫂说,“当初我们结婚买房,可是你们老头子代表你们全家答应的,否则我们不可能结婚,那可是说好给我买的。”老三媳妇也附和着说,“我家才得到首付款,其他都是我们自己的。”

    大嫂只是淡淡的说了句:“当初盖这栋楼,才花了不到二十万啊!”

    他想到这里,张大哥回头看着忙碌的妻子,老泪纵横。

    能怪谁呢?只能怪自己没本事,按照张大爷的说法,谁让你是家里的老大呢?

    你看懂了吗?

    按:这个世界上,生于六零七零年代的人,有多少张大哥这样的人,年轻的时候,跟父母一起,照顾年少的弟弟妹妹,只能说,那是他们才是家里的大哥,要担负起大哥大嫂的职责,跟父母一起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等弟弟妹妹们长大了,他们年老了,弟弟妹妹们觉得要大家一起赡养父母,天经地义,但依法办事分父母留下的遗产,也是天经地义。

七零后的感悟最新章节地址:https://www.ppxs5.com/book/275582.html

七零后的感悟全文阅读地址:https://www.ppxs5.com/read/275582/

七零后的感悟txt下载地址:https://www.ppxs5.com/txt/275582.html

七零后的感悟手机阅读:https://m.ppxs5.com/read/275582/

上一章:真信了 七零后的感悟最新章节列表 下一章:老了以后,才明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