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那些事儿:昭宣中兴》

返回书页

傅介子斩楼兰

作者:

游家二少爷

    【傅介子请命出使西域】

    傅介子,北地郡人。要讲他的故事,就要先提他的显赫先祖:傅宽。

    傅宽出生在战国时期的魏国,秦灭魏,傅宽成为了亡国之人。秦末,诸侯反秦,傅宽拥护魏国后裔公子咎起义反秦。

    章邯奉命平定叛乱,魏王咎被杀,傅宽成为了无主之人。

    刘邦率军东进,光复魏地,傅宽起兵于横阳,以魏国五大夫爵位的骑将军官身份加入刘邦阵营。傅宽以舍人身份,追随刘邦。破函谷,入汉中,定三秦,东出攻楚,跟随韩信东征。

    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家天下。傅宽用自己的军功,成为大汉开国功臣,位列排行榜第九,被封为阳陵侯,食邑两千六百户。

    傅宽因功封侯后,继续为大汉发光发热,夺地平叛,驻守边疆。傅氏子弟迁徙北地,傅宽也有一个称谓:北地傅氏始祖。

    汉惠帝五年,傅宽去世。阳陵侯国,历经傅清、傅明、傅偃三代人。傅偃因卷入淮南王造反案,侯爵被汉武帝废黜。

    傅介子,是傅宽曾孙,只不过属于分家。及至,傅介子时,他已经享受不到家族带来的荣耀。傅介子凭借自身的努力,以微末军功,迎来了第一官方身份:骏马监(负责养马,归太仆管)。

    傅介子一边在这个岗位上,认真工作,负责养马。另一边,他寻找机会,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汉武帝时期,人才济济,他一直没有机会证明自己。直到,汉武帝去世,昭帝初立,他迎来了一个机会。

    汉昭帝时,有很汉使前往西域闯荡,记载有名的官方代表,如卫司马安乐、光禄大夫王忠、期门郎遂成。

    汉武帝晚年攻伐匈奴不利,对西域掌控力度薄弱。汉使的地位,远不如匈奴人。西域诸国联合匈奴,截杀汉使的事情,经常发生。

    若是汉武帝,有人敢截杀汉使,必会以武力解决问题。当初,南越诛杀汉使终军,被汉武帝灭国,这是典型的案例。

    汉昭帝继位,要解决汉武帝留下太多的问题。对于西域,他也是爱莫能助。

    傅介子能够登场,是因为一件事:大宛的汗血宝马。

    汉武帝时,为了改善良种马,派人以重金去大宛购买。大宛王杀汉使,令汉武帝震怒。故而,汉武帝以李广利为将,开始了两次史诗级万里远征大宛。

    汉武帝为了纪念这次战争的胜利,还更改了自己的年号,以天汉命名。

    大汉朝臣,听闻匈奴人想要去大宛购买汗血宝马。一旦,匈奴人改良马匹,将会对大汉产生严重的威胁。

    就这样,大汉以官方的形势,招募使者,前往大宛。

    太仆,位列九卿,掌皇帝的舆马和马政。所以,这件事落在了他的身上。当诏令发布,太仆管理下的机构,没人敢去做这件事。毕竟,大宛离长安太远,还要经过西域诸国,这是九死一生的事情。

    这份差事,不仅是苦差事,还会送命。

    从长安到大宛,有万里之遥,要克服很多的自然因素。哪怕战胜了自然因素,活了下来,还要克服人为因素。毕竟,在西域诸国中有很多国家依附匈奴,截杀汉使。

    西域诸国,本就不待见汉使。你还拿着诏书,去训斥他们。一旦,被训斥的人被惹怒了,你的脑袋,就不会在肩膀上。

    这份职业,没有远大前景,且充满太多的未知危险性。

    没有人,愿意去干这件事。

    就在太仆发愁之时,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就是傅介子。

    傅介子不想在骏马监这个岗位上,庸庸碌碌地活着。他要去西域闯荡,干出一份成绩。太仆见有人替他分忧,且,这个人还是骏马监。当下,太仆记住了他的名字,上奏给了皇帝。

    汉昭帝见过后,很满意。立即,下了两道诏书。

    因汉使总是遭到西域诸侯截杀,其中,以楼兰、龟兹最为典型。故而,一道诏书,是问罪楼兰。另一道诏书,是问责龟兹。

    就这样,傅介子授命,开始了他的远征之路。以长安为起点,以大宛为终点,途径西域三十六国。

    此行,傅介子有两个任务。

    其一,去大宛索要汗血宝马。

    其二,宣汉威于西域。

    傅介子从长安向西走,途径凉州(河西走廊区域),出了阳关,过了盐泽,抵达第一站:楼兰。

    傅介子抵达楼兰,楼兰王并不想待见汉使。怎知,傅介子出其不意,直接进入楼兰城,见到楼兰王。

    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身在别人地盘,要安稳点。

    傅介子不按常理出牌,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形象:强势霸道。

    傅介子见到楼兰王,怒问:为何截杀汉使。

    楼兰离大汉疆域最近,自然不会承认,将所有事情都推给了匈奴人。为了震慑楼兰,傅介子高声说了四个字:大兵方至。

    这四个字,震慑住了楼兰人。毕竟,大汉之强,不是他们能够惹得起的。

    傅介子问罪楼兰王:匈奴使者经过楼兰到其他各国去,为什么不说?

    楼兰王被震慑住了,不仅认罪,还给傅介子提供了匈奴的行踪:匈奴使者刚离开楼兰,将要去乌孙,会经过龟兹。

    傅介子见楼兰王认罪态度良好,见好就收。此行目的,主要是震慑对大汉不友好的西域诸国。傅介子下一站,去了西域另外一个国家:龟兹。

    【龟兹与汉的那些事】

    龟兹,诞生于什么时间,史料没有明确记载。这两个字最早出现在东汉史学家班固记载的汉书中。

    龟兹的国都叫延城,离长安七千八百四十里。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以库车绿洲为中心。东抵楼兰,西通姑墨,北进乌孙。它的地势也很优越,北枕天山,南临大墨。

    龟兹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且位列中等强国,还是北道重要的国家之一。无论是西去大宛,还是北进乌孙,都要经过龟兹。龟兹利用这个中转站,发展商贸,经济高度发达。

    龟兹虽是西域强国,但,在匈奴和大汉面前,还是要低一个等级。龟兹也面临其他西域诸国的困境,做选择题:选大汉?或选匈奴。

    龟兹倒戈匈奴,这就要从汉武帝天汉年间,李广利远征大宛开始。

    李广利征大宛,德胜而归,返程归汉途中,经过一个国家:扜弥国。

    扜弥国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定都扜弥城,近四千多户,两万多人,拥兵三千五百多人。位于,塔里木盆地腹心,离长安九千二百八十里。

    按照实力划分,也是西域三等国家。

    扜弥国身处四战之地,尤其是东北与龟兹为邻。扜弥王打不赢龟兹,只好派自己的儿子,前去为质。这个质子,就是扜弥国的太子赖丹。

    李广利攻破大宛,扬汉威于西域,西域诸国见到汉的强大,都派儿子去长安朝贺为质。扜弥王也想派自己的储君前往,奈何,储君在龟兹为质。

    李广利听说后,不干了。不仅高调问罪龟兹索要扜弥国的储君赖丹,还将他带回了长安。

    此时的汉军,锋芒太甚,灭轮台,征大宛。西域诸国见识到了汉的强大,谁敢与汉为敌。龟兹王不敢惹怒大汉,为了生存,不仅释放扜弥国的质子,还派自己的儿子东去长安。

    赖丹之事,龟兹对大汉不满。奈何,实力不济,只能忍。

    汉武帝后期,国内矛盾重重,对外征战失利。但,汉对西域还是有很强的震慑力,龟兹王不敢造次。

    一件事,又升级了龟兹与大汉的矛盾。

    汉昭帝稳定政权后,想要与匈奴角逐西域。故而,桑弘羊在汉武帝时期,提出的驻军轮台,被提上议程。

    这次会议,通过了驻军轮台的方案。

    可,谁去驻军轮台呢?

    经过考量,被选出的人,正是赖丹。

    赖丹从质子身份,成为大汉第一位在西域提拔的地方官吏。赖丹在大汉生活了二十多年,见证了汉的富裕和强大。因此,他认真干好自己的本质工作:驻军轮台。

    这下,龟兹王不干了。

    赖丹曾是龟兹国的人质,如今,摇身一变是大汉的校尉,成为其东边的劲敌。一旦,赖丹联合扜弥国,兼并龟兹,后果很可怕。

    龟兹为了自身的生存,趁着赖丹没有立足轮台之时,发兵攻打,袭杀赖丹。

    因赖丹之事,龟兹与大汉正面决裂。龟兹王也是聪明人,为了不与大汉全面决裂,主动上书请罪。

    若是汉武帝时,有人敢这样做,定会被灭国。此时,大汉这边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哪有精力,管西域的事情。

    龟兹王通过这个现象,发现大汉的势力,很难踏足西域。加上,龟兹离长安遥远。所以,龟兹做了一个判断:跟匈奴混,反对大汉。

    傅介子来到龟兹,问罪龟兹王。

    龟兹王不敢招惹大汉,拿出谦恭的认罪态度。为了展示出臣服大汉的诚意,龟兹王还主动提供匈奴的动向。

    傅介子问罪完西域两个典型不友好的国家后,前往了最终地:大宛。

    大宛,在《西汉那些事儿:汉武盛世》可谓是隆重介绍。

    大宛王毋寡不愿将汗血马送给大汉,不仅和平谈判破裂,还诛杀汉使,干起了杀人夺宝的勾当。

    汉武帝何许人也,这种事情,定不能忍。于是,以李广利为将,发动了两次史诗级别的万里远征。尤其是第二次元征,汉武帝不仅召集了十八万将士,驻守凉州,应对匈奴截杀。还给李广利配备了近七万的军力。

    甚至,还配备了强大的后勤补给线:牛十万,马三万馀匹,驴骡橐它以万数。多赍粮,兵弩甚设。

    此战,大汉用武力打到贰师城下,逼杀大宛王毋寡,扶持亲汉昧蔡为大宛王。

    一年后,大宛贵族诛杀昧蔡,立毋寡之弟禅封为新的大宛王。

    禅封继位后,不敢招惹大汉。一边将自己的儿子送到长安为质,另一边每年向汉朝进献天马两匹。

    汉朝也派使者向大宛赠送礼物,加以镇抚,并且承认蝉封在大宛的合法地位。

    此后,大汉与大宛开始了正常交往。

    傅介子来到大宛,得到了大宛君臣礼遇。傅介子出使大宛后,返程归汉。途径龟兹时,龟兹王送来一个消息:匈奴使者从乌孙而来,正在城内。

    这句话,看上去是龟兹王为傅介子提供有关匈奴的踪迹。实则,他是想试探傅介子的胆量。

    你不是想找匈奴人吗?他就在城内。

    他传达了一个意思:欺负我,算什么本事。有种,就去欺负匈奴人。

    傅介子的决定,将决定龟兹王下一步考虑。一旦,傅介子坐视不管,不去招惹匈奴人。那么,龟兹王也不会向汉。

    傅介子一言一行,将会影响西域诸国。为了进一步震慑西域诸国,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斩杀匈奴使者。

    傅介子这样做,就不怕大汉和匈奴全面开战吗?

    答案:不怕。

    尽管,汉武帝最后一次远征匈奴后,采取守势。汉昭帝继位后,忙于国内之事。但,边郡反击匈奴大胜那些事,一直鼓舞着傅介子这样的热血男儿。

    傅介子说干,就干。立马召集一起出使西域的将士,斩杀匈奴使者。

    匈奴使者被大汉使者诛杀,进一步震慑了西域诸国。

    就这样,傅介子完成了第一次出使西域。不仅走到了离长安万里之遥的大宛,还问罪楼兰、龟兹,斩杀匈奴使者。

    一时间,汉威之盛,传遍西域,没人敢得罪大汉。

    傅介子出色完成了任务,在西域宣扬汉威有功,汉昭帝任命他为中郎,提拔他为平乐监(诸厩马监的上级单位)。

    【傅介子再入西域】

    按理说,傅介子会在这个岗位上,苦熬资历,争取能够位列九卿,跻身为太仆。但,他是一个热血男儿,渴望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傅介子成为平乐监后,有机会见到皇帝,还有辅政大臣霍光。傅介子抓住机会,再次请命,第二次出使西域。

    这一次,他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以武力解决对大汉不友好的典型国家。

    为了说服霍光,傅介子还说了一个理由:楼兰截杀汉使、龟兹攻杀汉吏,若不严惩,如何震慑西域诸国。

    此外,傅介子还发现了一个问题:途径龟兹时,龟兹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

    霍光认真听了傅介子的意见后,给出了一个态度:龟兹道远,且验之于楼兰。

    得到了霍光的支持,傅介子再一次出使西域,进而留下了这样一个典故:傅介子斩楼兰。

    【悲催的楼兰那些事】

    霍去病攻破河西走廊,大汉与西域接壤。楼兰身为西域门户,也是必经之路,自然进入了大汉的视线。

    楼兰利用地利之便,倒戈匈奴,经常截杀汉使,抢夺财宝。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汉武帝震怒,以赵破奴为将,远征西域,攻灭对大汉不友好的国家。楼兰,成为汉军打击的首要目标。

    赵破奴是跟随霍去病征战匈奴的干将,也学到了闪电战的精髓,带领八百骑兵,深入楼兰,一战而破,俘虏了楼兰王。进而,赵破奴成为了第一位攻破楼兰的汉军将领,威震西域。

    楼兰王被俘,押送长安。汉武帝没有斩杀楼兰王,反而将他送回楼兰。楼兰王臣服大汉,还派自己的儿子,前往长安为质。

    楼兰王很悲催,投靠汉朝,又遭到匈奴的武力打击。为了能够在大汉和匈奴之间夹缝生存,楼兰王只能向大汉和匈奴分别遣送儿子为质。

    这一方法,暂时解决了楼兰的危机。

    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汉武帝发动第二次远征大宛战役。

    匈奴逼迫楼兰,袭击大汉后勤补给线。楼兰王尚未付出实际行动,事情败露。汉武帝得知后,再次震怒,以玉门关将领任文正攻打楼兰,抓捕楼兰王,送到长安审判。

    任文正奔袭千里,攻破楼兰城,活捉楼兰王,将其押送长安。

    楼兰王说了一段来自小国的辛酸: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徙国入居汉地。

    汉武帝再一次宽恕了楼兰王,释放其归国。

    经过这一次打击后,楼兰王确实老实本分。不仅臣服大汉,还远离匈奴。这一现象,维持了十年。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汉武帝发动最后一次远征匈奴。楼兰响应成娩(匈奴介和王,降汉,被封为开陵侯)号召,出兵助汉攻打姑师。

    不久后,楼兰王去世,又一次改变了楼兰的立场。

    楼兰王去世前,派出使者入汉,请求大汉释放楼兰太子归国继位。然,楼兰太子是不安分的主,在汉品行不端,被处以宫刑。

    送一个被处以宫刑的人归国,这不仅是打了楼兰的脸面,还会让楼兰太子报复大汉。故而,汉武帝找了一个借口,不愿意释放楼兰太子。

    楼兰太子不能归国,楼兰王只好另立其他儿子继承王位。

    楼兰新王继位后,效仿老楼兰王,将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送往长安为质,另一个送到匈奴为质。

    没过多久,新继位的楼兰王去世。

    此时,汉武帝心力交瘁,国内矛盾重重,无力干涉楼兰内政。大汉不出手,匈奴出手了,立即将质子送到楼兰。

    这位质子,叫安归,在匈奴为质期间,见识到了匈奴的强大,继位后选择依附匈奴。大汉听说楼兰又换了新王,下诏要求楼兰王入长安朝贺。

    这时,老楼兰王的妃子说了这样一句话:先王派两个儿子到汉朝为人质,都没能回来,你为什么还要去朝见呢?

    楼兰王采纳了她的意见,为了不得罪大汉,婉拒道:我刚继位,国内尚未安定,请让我明年入朝拜见天子。

    汉武帝去世,大汉忙于内政。

    楼兰与大汉矛盾越来越大,进而,导致楼兰王对大汉越来越不满,最终彻底倒戈匈奴。

    遂成、王忠等汉使出使西域,楼兰泄露行踪,遭到匈奴截杀。楼兰王的弟弟尉屠耆曾在汉朝为质,将这些情况告诉了大汉。

    以前,霍光不能腾出手来对付楼兰。

    现在,霍光要去做这件事。

    一旦,成功了。他的辅政生涯,又将隆重增添一笔。而,傅介子主动请命,再次出使西域,成为霍光最佳人选。

    就这样,傅介子再次踏上了西域之路。

    【千里斩楼兰】

    傅介子二次西域,再次来到楼兰。这一次,傅介子相当高调,满载金银珠宝。然,傅介子没想到,他来到楼兰,楼兰王不敢相见。

    原来,傅介子第一次出使楼兰,问罪楼兰王安归。

    楼兰王对汉使没有半点好印象。他害怕面见汉使后,又一次被问罪,令自己颜面扫地。再加上,楼兰王不想与汉使太亲近,让匈奴人误会。而,他心中第三感觉认为,此事有蹊跷,感觉到了危险因素。

    无论傅介子如何宣扬财力,楼兰王的表情,没有半点欢迎的意思。

    楼兰王不亲近,傅介子没有下手的机会。然,傅介子很沉得住气,一直寻找机会。傅介子继续引诱,深怕楼兰王不上当,带领使团大张旗鼓的离去。

    来到楼兰西境,傅介子刻意停了下来。此时,傅介子心中也很急。已经到了楼兰西境,楼兰王太沉得住气。再走,就离开了楼兰境内,如何完成皇帝交代的使命。

    傅介子想了一个办法,有意在楼兰王护送人员面前展现财力。

    傅介子发出叹息:天子让我携带黄金和五彩丝绸,赏赐西域诸国,楼兰王不来接受,我们要离开到西边的国家去了。

    这句话有个核心:你喊楼兰王快来,要不然,我离开了。这些财物,就轮不到他。

    为了让楼兰的译者相信是真的,傅介子还刻意打开箱子,让他观看。

    傅介子再赌,楼兰王贪财,不可能不会无动于衷。哪怕,楼兰王不来,楼兰权贵,也会心动。果不其然,译官回去面见楼兰王,将自己看到的,还有汉使的话,全部说了出来。

    楼兰王纳闷:汉使真的是奉大汉天子的命令,携带财宝来赏赐西域诸国?

    他们投靠匈奴,截杀汉使,为的不就是这些。

    如今,只要认可汉家天子,就能得到这些东西。

    楼兰王打消疑虑,带领权贵,一起去见汉使。

    傅介子赌对了,楼兰王果然经不住诱惑。既然来了,那就去死吧!

    傅介子为了让楼兰君臣放松警惕,先当着他们的面,展示大汉的富裕。随后,举行一场其乐融融的酒宴,进行友好交流。

    这场酒宴,楼兰王没有感受到死亡气息,喝得是酩酊大醉。

    傅介子见状,决定动手了。于是,傅介子来到楼兰王面前,说了一句话:大汉天子让我带一句话给你。

    楼兰王没有察觉异样,不仅让身边的人避退,还起身跟着傅介子进入账内。

    当楼兰王刚走进大帐,傅介子准备两名刀斧手,从后面发动致命一击,利剑贯穿胸膛。楼兰王尚未反应过来,就一命呜呼,丢了性命。

    楼兰王被杀,事情来得太突然,楼兰权贵和侍从醒悟后,吓得惊慌失措。傅介子见这种情况,若不震慑楼兰君臣,他们也走不出楼兰地界。

    于是,傅介子霸气宣告楼兰王的罪:楼兰王多次诛杀汉使,背弃汉朝,大汉天子派我来诛杀他。

    宣布完楼兰王的罪状后,傅介子又强势宣言:楼兰王已经死了,应当改立以前在汉朝做人质的太子为王。

    傅介子见楼兰君臣不服,豪气放言: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此话一出,彻底震慑住了楼兰君臣。谁敢造次,等待他的就是灭国。傅介子拔出利剑,当着楼兰权贵,斩掉楼兰王头颅,霸气离去,返回长安复命。

    一百多年后,有一人读到了傅介子斩杀楼兰王英雄事迹时,顿时间,热血沸腾,扔掉手中的笔,高声呐喊: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这个人,是东汉外交家、军事家多种荣誉集于一身。他叫班超(经营西域三十一载,平定西域诸国内乱。他是自汉置西域都护以来,功绩最为卓著的人物)。

    傅介子在西域,斩杀楼兰王,全身而退,扬汉之威。

    消息传回长安,天下震动。

    傅介子,是大汉的好男儿。做下这样举国震惊的热血沸腾之事,自然要隆重封赏,激励后人。

    汉昭帝亲自下旨,昭告天下:

    楼兰王安归尝为匈奴间,候遮汉使者,发兵杀略卫司马安乐、光禄大夫忠、期门郎遂成等三辈,及安息、大宛使,盗取节印献物,甚逆天理。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县之北阙,以直报怨,不烦师众。其封傅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就这样,汉昭帝时期,又一位以军功封侯的人诞生了。

    他,叫傅介子。

    【楼兰成为历史】

    楼兰王死了,对楼兰的处理,也被提上了议程。会议商讨出这样的结果:以楼兰人治理楼兰国。

    这个结果,还有一个前提条件:亲汉的楼兰王子。

    一个人,进入了大汉朝臣的视线,他叫尉屠耆。

    尉屠耆曾在汉朝为质,见识到了大汉的强大和富裕。回到楼兰,他也是坚定的拥护大汉。于是,尉屠耆被立为新的楼兰王。

    汉昭帝还选了一位宫女,为尉屠耆成婚,并派人遣送归国。

    按理说,尉屠耆从质子,摇身一变,成为楼兰王。还得到了大汉的全力扶持。这种情况,他应该高兴。但,史料告诉我们,尉屠耆一点都不高兴。

    尉屠耆久居大汉,归国势单,楼兰王安归的儿子尚在。回去后,定会陷入权力争斗,唯恐被害。尉屠耆在汉时间长了,学到了权术,为了活命,他想了一个办法:给汉昭帝上书。

    其内容:

    身在汉久,今归单弱,而前王有子在,恐为所杀。国中有伊循城,其地肥美,愿汉遣一将屯田积谷,令臣得依其威重。

    朝臣商讨后,也认为尉屠耆言之有理。为了更好的管控楼兰,汉遣司马一人、吏士四十人田伊循以填抚之。

    从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赵破奴破楼兰,到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这三十二年时间里,多次背叛大汉。

    楼兰,这两个字令大汉很头痛。

    于是,大汉做了一件事:改其国名。

    楼兰国,被改名为鄯善国。

    安归,成为楼兰国的终结者。

    尉屠耆成为鄯善国的第一代君主。

    从此,楼兰二字,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取而代之,是鄯善国。

    这一刻,楼兰,已经成为了历史。但,历代中原王朝见楼兰做的那些事,成为了文人墨客、能臣武将口诛笔伐的对象。

    其中,诞生了这样的诗句: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西汉那些事儿:昭宣中兴最新章节地址:https://www.ppxs5.com/book/276554.html

西汉那些事儿:昭宣中兴全文阅读地址:https://www.ppxs5.com/read/276554/

西汉那些事儿:昭宣中兴txt下载地址:https://www.ppxs5.com/txt/276554.html

西汉那些事儿:昭宣中兴手机阅读:https://m.ppxs5.com/read/276554/

上一章:破乌桓 西汉那些事儿:昭宣中兴最新章节列表 下一章:昭帝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