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风云三百年》

返回书页

第九章

作者:

陆冰冲

    公元617年7月,李渊率领三万精锐向关中进军,兵锋直指长安。此时的隋炀帝还在江都,李渊必须打着一个宣传的幌子,他说要拥戴杨侑当皇帝。

    杨侑,是隋炀帝的孙子,当时十四岁,被封为代王。隋炀帝南下时,留杨侑镇守长安。杨侑聪明颖慧,气度非凡,虽然年龄尚小,但胸中自有丘壑。李渊兵进关中,声称要扶立自己当皇帝,他心里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李渊此来,是要占据关中,从而争天下。

    杨侑立即调兵遣将,这个少年政治家颇具军事头脑,他判断李渊打的是政治仗,以最快的速度夺取关中才是李渊的上策。因为其他各路人马都在山东剿灭起义军,长安空虚,谁占领长安,谁就有了号令天下的资本。以李渊的身份,关陇集团是欢迎他的。所以进军路线最可能的是两条。杨侑派宋老生率两万人马,守山西霍州,又派屈突通带三万精锐,据守山西永济。宋老生和屈突通都是征战无数的名将,屡立战功。杨侑希望这两位将军,哪怕仅凭声望也可以镇住叛军。只要在时间上拖住李渊,则李渊必败。

    李渊率军南下,逼近霍州。此时正是雨季,连下十多天大雨,无法行军。将士们疲惫不堪,眼看粮尽,又有惊人消息传来,说刘武周联合突厥要攻打太原。遇此险境,李渊急忙召集众将商议。当时两种意见截然相反,一个是回师太原;一个是继续进兵。两种意见各有道理,争论非常激烈,李渊集团面临两难选择。

    裴寂是政治家,以稳妥为上策。他主张回师太原,目前部队陷入困境,将士疲惫,宋老生是隋朝名将,进兵毫无胜算;太原是大本营,太原有失,部队将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

    李建成和李世民坚决主张继续进兵。他们认为,刘武周和突厥不是铁板一块,只能相互利用。突厥不会为了刘武周的利益轻易冒险。突厥攻击太原,只是传言,真正进兵的可能性不大。关中是天下的重心,目前空虚,正好趁虚而入。乘势进取,还有胜利的希望。如果退缩,必将一事无成。

    李渊谨慎稳重,他倾向于裴寂的意见,下令回师。当夜,李世民苦劝父亲,“我军起事,凭得是士气,如果就此退军,必然导致军心涣散。到那时,部队腹背受敌,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李渊从军事的角度重新思考,醒悟过来,取消了撤军的命令。

    几天之后,天气晴好,从太原运来的军粮也到了,太原果然平安无事。将士们欢欣鼓舞,准备一举攻占霍州。

    霍邑,位于山西中南部,是隋朝阻止唐军南下的第一道关隘,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宋老生不愧是一时名将,他积极组织防御,李渊部队几次发动强攻,都无功而返。李建成李世民兄弟毫不退缩,他们看出宋老生主要依托坚固的城防与唐军拼消耗。只要让他离开坚固的城池,在野战中消灭他不难。李世民一方面在城下连续挑衅,一方面散布流言,说他拖延时日,准备投降唐军。宋老生爱惜名节,受不了隋朝上层的猜忌,于是决定速战速决。

    李建成单骑到东门责问宋老生为何不守信用立即献城,宋老生为了自证清白,引军追赶。李世民率军埋伏截断宋老生退路,大将殷开山率主力跟进,与李世民夹击宋老生。

    为了给宋老生一个假象,唐军伪装成已经师老兵疲。宋老生死死咬住李建成,他认为唐军已经不堪一击,李世民的出现他也没有撤退。中途遭遇殷开山,双方厮杀,唐军发挥野战的巨大优势,并且集中优势兵力,宋老生苦战不敌,往南门撤退,结果坠入护城河阵亡,霍邑遂被攻占。

    霍邑之战表现了李建成李世民的深沉谋略和非凡意志,是他们力挽狂澜,开创了大唐帝业。

    李渊大军逼近关中,抵达永济。据守永济的屈突通,是个能力超强的人,他是有名的直臣,早年得到隋文帝的赏识。但隋文帝死后,由于杨广倒行逆施,屈突通很不得志,几年时间官位一直没有变化。整个杨广一朝,屈突通的主要任务是镇压国内的起义。杨广南下江都,命令屈突通率领所部,协助代王杨侑镇守长安。这个任命,让屈突通成了李唐王朝初创时期的最大劲敌。长安地处关中,是天下的根本。守住了长安,就等于守住了关中。隋炀帝派遣屈突通镇守长安,显然是认可他的能力的。

    永济紧邻黄河,只要拒守永济,把李渊的大军挡在黄河东岸,其他地方的援军前来增援,李渊就只能被拖死。

    屈突通据守永济,坚守不出唐军多次攻城,都无功而返。颇具战略眼光的李渊兵分两路,一路由李建成带领少量部队牵制屈突通;主力则直取长安城。

    李渊大军强渡黄河时,屈突通想从背后偷袭,但苦于兵力不够,只好眼睁睁的看着唐军奔袭长安。李渊又从突厥借来了不少军队,让刘文静继续围困屈突通,不让他踏过黄河一步。

    唐军攻占龙门,龙门是黄河的重要渡口,在此即可进军关中,又可南下攻打河东。李渊集团内部对进军的方向有过一场争论,薛大鼎主张扼守潼关,传檄远近,关中可立取。但大家不同意,主张先攻河东。当时的形势,洛阳以东是李密,声势最盛;洛阳东北是窦建德,实力较强。李渊如果进军河东,必然四面受敌,成为众矢之的。相比之下,如果占据潼关,可以避免过早与李密、窦建德等势力发生冲突。

    黄河边上的屈突通一下子就看到了潼关的重要性,他率部直驱潼关,刘文静立即抢先占据了潼关,大军与屈突通继续对峙。

    唐军主力部队渡过黄河,挺进关中,很快占领渭水以北地区。

    长安即将陷落,屈突通留下尧君素驻守河东城,自己带领数万精兵回救长安。此时,蒲坂津西岸已经被李渊军控制,屈突通只好在潼关附近渡河西进,但兵力有限,进展不大。李建成刘文静又在潼关与屈突通相持。

    李渊的三女儿已经在长安外围攻占了一块根据地,这让李渊的大军有了修整的地方。经过一系列准备,李渊大军顺利地攻进了长安,关陇集团立即接纳了他,一个新王朝的雏形出现了。

    而屈突通,他麾下的大军见大势已去,纷纷投降了李渊。最终,走投无路的屈突通,终于被唐军抓住,不得不投降。

    屈突通归降之后,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封蒋国公,他对李唐王朝的建立居功至伟。

隋唐风云三百年最新章节地址:https://www.ppxs5.com/book/279852.html

隋唐风云三百年全文阅读地址:https://www.ppxs5.com/read/279852/

隋唐风云三百年txt下载地址:https://www.ppxs5.com/txt/279852.html

隋唐风云三百年手机阅读:https://m.ppxs5.com/read/279852/

上一章:第八章 隋唐风云三百年最新章节列表 下一章:第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