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抹去的岁月》

返回书页

第四十五章 神秘的防空洞

作者:

宜森

    小时候,能玩的游戏少之又少,相比之下,既不需要“装备”又不需要成本的莫过于“捉迷藏”,不分时间和场地,只要有合适的对象,即刻就能实施,每每想起,总是意犹未尽。

    那年,文生上小学,周天约了几个同院的朋友一起玩“捉迷藏”,地点就在学校的操场周围,即便是“绞尽脑汁”,也总能被找见,无论是房前屋后,还是花园丛林,总是会被玩伴找到,玩过几轮之后,文生深感无趣,在他的提议下,几个玩伴便来到操场的树林待命,并相约十分钟后开始寻找他的“踪迹”,说罢,文生便寻着大礼堂的方向跑去,在这之前,文生早就“盯上”了一处绝佳的“藏身之所”,并坚信那是一个绝对隐秘的地方,即便是发动全员智慧,也未必能找到他藏匿的地方,文生先通过被毁坏的门隙侧身挤进礼堂,然后顺着台阶爬上礼堂的台子,正当他准备躲藏到主席背后的柱子时,竟然意外地发现了一块虚掩的木板,难道?文生没想那么多,用了很大劲才把板子移开,就在他移开板子的那一瞬间,一股冷风让他打了一个寒战,没有多想,文生硬着头皮还是爬了进去,他知道,即便是玩伴找到天黑也未必能找到这个地方。钻进洞,借着室外的光,文生便躲在窑洞的转弯处,里面漆黑一片,他静静地躲在弯道里未敢吱声,唯恐因为不经意的声响引来玩伴,就这样,文生在那个阴暗的洞中待了好久,至始至终没有听到玩伴找寻的声音,外面一片寂静,甚至有些让人胆战心惊,这场“捉迷藏”最终因没有结果而无疾而终,事后,几个玩伴谈起前一天的事,牢骚满腹,更有甚者,以文生不讲游戏规则为由,将提前回家的罪名强加与他,害得他们找了大半天。文生明知道莫口难辨,只是反复地重申着,他始终就在操场的范围,只怨你们没有仔细寻找,玩伴们一直追问,文生躲藏的地方,他只说在大礼堂,具体什么位置,他只字未提,但每每想起仍心存阴影。

    几年后,文生为了打开这个隐藏多年的秘密,决定约几个朋友一起探寻这个让他胆怯却又充满好奇的洞穴。为了确保安全和顺畅,文生提前做了准备,事先从家属院的煤房上撕扯了足够的油毡作为照亮的燃料,又专门从集市上购买了一把匕首作为防身,最后挑选了一根木棍,以便对付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一切准备就序,文生把时间定到一个周末的中午,想起那次洞口无名的冷风,不由得让他不寒而栗,现在回想,甚至有些后怕,他当时不仅进了洞,竟然还在那个阴暗的角落待了很久……。

    周末的中午,天气异常闷热,约好的几个朋友也相继到了操场,看着文生的装备,几个人感到好笑,对于从小“习武”的“小波”更觉得有些夸张,一个劲的嘀咕着,“不就一个地洞,那又那么神秘,哥几个在一起,怕啥,又是刀又是棍的”,毕竟是请朋友帮忙,文生没有辩驳,只是听话的跟在后面。

    来到大礼堂外,以前那个被损坏的大门早已修好,哥几个抬了几次,也未能如愿,别说缝隙,就连下手的地方也是无处可抓,尝试了几次,最终没能得手。几个朋友边推门边劝,还是算了吧,门都进不去,白忙活。文生还是心有不甘,绕着礼堂寻找入口。突然,文生似乎发现了什么,风一样的冲了过来,哥几个,有办法了,快走,跟我走。大伙几个将信将疑,但还是跟了过去,顺着文生手指的方向,大家看到了那个虚掩的窗户,在众多的窗户当中,唯有一个尚未关严的玻璃窗子,从下面看,只要是用力一推,便可进去。但大家一点也没有感到惊喜,就这高度,别说推开进去,即便是上去,又怎么下到里面,大伙再次陷入沉思,是啊,从外边可以搭人梯,你踩着我,我踩着你,最大限度只能推开窗子,但从根本上还是不能解决下去的问题。洞穴探密的计划再次陷入僵局。此次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文生思前想后,仍旧心有不甘,第二个周末,他又通知了“原班人马”,这次,除了以前的装备,文生又新增了两件“法宝”,一件是从锅炉房借了一把“梯架”,另一件是从自家的煤房找到一捆粗绳。按照计划,大伙从锅炉房担着“梯架”,背着绳索,一起去大礼堂,因为声势浩大,引来了住在操场的体育老师过来询问,“几位同学,周末不休息,抬着梯架要干啥”,多亏“小波”反应灵敏,顺口便接了回去,“张老师,我们几个踢足球,不小心把球踢到礼堂了,想进去取一下”,张老师也没多想,临走前只是叮咛了一句,“一定要注意安全”,说罢,便头也不回的走了。

    也正是这把“梯架”,让这次行动轻松了许多,也正是“小波”那个随口而出的理由,让大家不再畏手畏脚,在“小波”爬上“梯架”推开那扇窗户时,他竟然莫名的笑出了声,弄得几个扶梯子的同伴有点莫名其妙,“啥情况,发现啥好东西了,这么开心”,“小波”这时才解释到,哎,用不上绳子了,推开窗子,下面就是舞台,也就一人多高,跳下去就行。大伙这才松了一口气,那还说啥,你先进去,我们随后,梯架就放在外面,要是有人问,就说是进去找足球。在这一刻,文生甚至有点佩服“小波”的机敏,或许这便是习武人特有的灵性,就这个理由,他想破头也想不出来。

    原本认为复杂的行动变得异常轻松,很快,几个人便来到洞口,板子依旧盖着,但相比以前,几乎是“严丝合缝”,如果不是文生曾经揭开过,一般人是不会发现这个板子下的秘密。文生随手掏出那把准备已久的匕首,从缝隙中翘起木板一角,几个人同时用力,将那块盖在洞口的板子掀到一边,曾经的那股风,让大伙同样感到一阵寒气,或许因为人多,大伙只是随口说了说,便依次进洞,刚到第一个洞口,文生便掏出提前准备的油毡,然后点着,每人一块,借助火光照亮,为防万一,文生将备用的那根木棍交给“小波”以防不测,几个人,一个跟着一个,油毡火红的光,照亮了整个洞子,大伙一下子被惊到,这个洞完全超乎所有人的想象,洞高约6米,宽约4米,除了青石铺设的台阶,洞壁光滑,白灰处理过的洞顶,除了依稀可见的灰絮,几乎堪称完美,刚下完几个台阶,借着油毡的亮光,能看得出墙面上用烧焦的木棍画上去的图案,没有一丝整齐的纹理,更谈不上画为何物,杂乱无章。再往前走,除了隐约能听到油毡烧化后跌落的火光声,简直静的出奇,一个洞套着一个洞,偶尔会发现洞内燃烧过的灰堆和垃圾,肯定是有人曾经在洞内呆过,要么是取暖,要么是照明,一堆挨着一堆,“小波”用棍拨弄着,似乎想找寻一些痕迹,不知道是谁大喊了一声,吓得大伙一连后退了几个窑洞,最后才意识到是一场虚惊,原来借着油毡的光,是谁发现了墙壁上画着的骷髅,几个胆小的甚至提出原路返回,但文生仍不甘心,硬是劝着“小波”一直前行,无奈之下,大家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探密,中途大家又续了几次油毡,直到一直走到洞子的尽头,始终未能找到出口,按照洞的规模和体量,至少可以容纳千余人。虽然这次探险未能发现什么重大的秘密,但至少了却了文生压抑多年的“心结”,他不知道这个洞的作用,但至少让他对修建这个洞的建设者产生一种无名的敬意,无论是洞的设计,洞的隐秘性,还是洞的规模,都让文生感到莫名的震撼。直到一次同父亲谈及此事,才让他的那个“心结”得以“释怀”。原来那是在抗战时期修建的一处防空洞,虽然已解放多年,但一直保存至今,除了一些老人,几乎无人知晓。

    防空洞是为了防备敌人空袭减少损害而挖掘的洞。是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人防工程是防备敌人突然袭击,有效地掩蔽人员和物资,保存战争潜力的重要设施。

    到了八十年代,防空洞开始向既具有战时功能,又发挥社会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个别地方的防空洞便改成商户的仓库——因为洞里冬暖夏凉,是水果蔬菜的理想仓储地,有的则成为荒草掩映,门院深锁的荒凉之地。

    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防空洞”由原来的一层变成了上下两层或多层建筑。防空洞不再局限于大山或城郊,而是铺展于闹市地下,以地下商业街的形式存在,既发挥了和平时期的商业作用,又保证了战时防空隐蔽工事的用途。

难以抹去的岁月最新章节地址:https://www.ppxs5.com/book/280743.html

难以抹去的岁月全文阅读地址:https://www.ppxs5.com/read/280743/

难以抹去的岁月txt下载地址:https://www.ppxs5.com/txt/280743.html

难以抹去的岁月手机阅读:https://m.ppxs5.com/read/280743/

上一章:第四十四章 相约一起爬山 难以抹去的岁月最新章节列表 下一章:第四十一章 一次游泳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