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抹去的岁月》

返回书页

第四十七章 洋槐花的情结

作者:

宜森

    滨河路边,三三两两,或相挽漫步、或谈笑风生、或追逐嬉闹、或牵狗遛弯,初夏的林荫小道,四处洋溢着花的芳香,路过B4区,一股甜甜的花香扑鼻而来,细细品味,沁人心脾,顺着那股香甜,寻觅过去,几棵硕大的洋槐树,挂满了成串的槐花,那洁白无瑕的花海随风起伏,如诗如画。轻风拂面,槐花的清香让心神愉悦。夕阳下透过叶间的缝隙洒下,形成斑驳的光影,映照着槐花更加娇美动人。

    每年的4月底到5月上旬,便是一年一度的槐花盛开期,一串串洁白的花朵,总能引来成群的蜜蜂翩翩起舞。顷刻间,思绪如潮,记忆的栅栏又将人带回儿时的记忆,满身长刺的洋槐,时常让人既爱又恨,爱之甘甜,恨之棘手,总会让人敬而远之,但碍于其味,即使“挂彩”,也会迎难而上,一但“错失良机”,那短暂的花期会让人错过一年的花季。为了不让“遗憾”成为遗憾,伙伴们会随即找寻竹杆,缠上铁丝,顶上弯成铁钩,准备好竹篮,便相约一起去“摘槐花”,起初,玩伴们只是摘下花朵,做成毽子来踢着玩,那时候还不知道槐花可以吃,浪费了好多美味。直到最后从大人那里才知道,槐花不仅可以生吃,如果拌上鸡蛋,面粉,食盐,五香粉等上笼蒸成琼琼(槐花麦饭)或者添加韭菜,红萝卜丁做成菜盒子,可谓是美食中的上品,摘槐花便成了童年解馋消遣的一件美事。

    槐花又名洋槐花,广义的洋槐花指豆科植物的花及花蕾,但一般将开放的花朵称为“槐花”,也称“槐蕊”,花蕾则称为“槐米”。槐花的花期很短,前前后后也就半个来月,所以人们会在它还是花骨朵的时候,就开始采摘了,槐花不仅好吃,营养还特别丰富,富含植物蛋白、多种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适当的吃一些槐花,不仅有消炎杀菌的作用,还可以有效地降三高、扩张冠状动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功效。

    “快,摘槐花走”,“红校”在大门外不停地喊叫着,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走的意思。文生,原本打算去地里拔些苜蓿,让“红校”这么一叫,也顾不上收拾工具,胡乱地提着篮子就跑了出来,大门口,“红校”左臂挎篮,右肩扛杆,长长的竹杆足有2米开外,像一个“斗士”,见到文生,便转动着身子,用肩头的杆子敲打着,“喊你半天了,就是不见答应,以为你早就去地里拔草了。”文生没好气,回怼了一句,“早知道今天去摘槐花,昨晚就应该提前通知,让我也早做准备,现在倒好,我一件工具也没有,只拿了一个篮子,你摘我看,这事有点过分。”“红校”乐了,“这样更好,你省得去地里晒太阳,等我们的‘槐花琼琼’做好了,你直接到家里来吃,管够。”说着,两个人相互推搡着,边开玩笑边往石灰窑的沟边走去,这里是全村的“金三角”,属于“三不管”地带,也属于当时“包产到户”唯一没被“划拨”的净地,无论是槐树、柿子树还是其他不结果的树,只要是哪家有需要,尽管去采或伐,没人去管,也无人过问,就是家里偶尔缺根铁锨把,也会拿上斧头随意去挑选一根。至于槐花,那更是没的说,只要是你能经得起刺扎,耐得住寂寞,从早上进去,夜晚出来,也无人问津。这里也曾是儿时生产队每年大年三十分肉时的唯一地方。沟里的两个窑洞,一个杀猪,另一个熬汤,每年三十,最开心的不外乎两件事,一件是抱着坛子去这个沟里的窑洞去分肉汤,另一件便是提着油行子去队里分油。

    提到分肉汤,那是当年生产队最热闹的一件事,在那个没有电视机的年代,谈不上聚家看春晚,大年三十排队领肉便成了一个“既定成俗”的习惯,每到这个节点,村里会组织村民宰杀几头猪,先用—个特制的大锅炖二锅肉,然后根据每户人口的多少进行分配,一般主要以肉汤为主,偶尔也会用铁勺在锅里捞几块肉,至于多少,无论分到的是肉还是骨头,全凭运气,没有标准,主要是那种排队时的氛围和香飘十里的肉味,时常让人“欲罢不能”,即便只是一坛子肉汤,也算是能过一个丰盛的新年。谈到分肉,又不能不提分油,那个场面虽已过去半个世纪,但每每想起,仍历历在目,从早上一直排到晚上,分的清油不多,但其计算公式涉及到每户的劳力,工分的多少,人口的占比等等,做完这些运算,才能按计算的标准分配,上称除皮,添油,倒油,然后倒多了再退回油缸,整个过程精密程度不亚于一次“科研”。文生从小脸上就长满斑点,密密麻麻,又不知其原由,直到长大后问起妈妈,为什么就他一个人脸上长满了斑点,其他人却没有丝毫。答案总是出奇的一致,那还不是你小时候,每次生产队分油,你总是站在油缸前照影子,时间长了,脸上就长满了油点。文生一直不解,难道那“菜籽油”就这么历害,别说吃,就是看一下,脸上都会长满“油点”,也正是这个原由,文生每次去粮站打油,总是先把瓶子接进去,待工作人员倒好后,他再取回油瓶,甚至不敢直视,长此以往,文生惊奇的发现,他脸上的“油点”慢慢腿去,直到多年后“油点”从脸上消失,文生始终无法自圆其说,究竟是没有在油缸中照影子,还是生活条件的改善,总之,脸上那些“油点”已消失殆尽。

    “快,帮我拽住这个树梢,要不是你前面走神,我杆子上的铁钩也不至于挂在树上”,“红校”不停地发着牢骚,一个劲的埋怨着,本来那个树枝就粗,好不容易用铁钩给钩下来,你一走神,不但把树枝没有抓住,反让树枝把铁钩给带上了天,这下彻底完蛋了,没有了铁钩搭,光这竹杆,啥也干不成。说着,便将杆子靠到树上回家去找铁丝,文生无聊,绕着槐花树找了几圈,仍旧未能找到一串槐花,槐树低处的槐花已被那些勤劳的村民“捷足先登”,收拾得那叫一个干净,就连沟口放蜂的蜂箱也换到了“菜籽地”,原本密集的槐花,除了树尖上那些“遥不可及”的花瓣,其他的早已变成“槐花琼琼”,上了餐桌。

    担心那为数不多的槐花被人采走,“红校”拿着铁丝一路狂奔,要不是一颗树挡住去路,差点跑过头,二话不说,将竹杆放倒在地,便麻利的开始拧起了铁丝,手中的钳子在竹杆的顶头飞快地旋转,一阵紧张的操作,在测试了铁钩的拉合力之后,杆子又重新恢复了“士气”,只要是瞅中的树枝,那怕只剩一串槐花,“红校”也不放过,就这样,一个人用铁钩拽,一个用手拉,一张一弛,配合的那叫一个“默契”,从早到晚,两个人,两个篮子,那是装得满满当当,虽然采摘的动作较大,但始终未伤树枝分毫,文生清楚,“红校”明白,只有利用好,保护好槐树的每根枝条,下年这个相同的节点,又将会是一场槐花盛宴。

    坐在树下,用手一串串的滤着,然后整把送入嘴里,那叫一个甘甜,要不是树下成群的蚂蚁,文生和“红校”能吃到天黑,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槐花不仅是春暖花开的一个季节性标志,也是一种老少皆宜的美食,无论生食还是烹饪,总让人回味无穷,这是上天的恩赐,也是大自然的馈赠。

    “喂,看够了没有”,媳妇在马路对面催促着,“快回家了”,绕过红灯,文生从斑马线跑步过去。边走边说着;“今年的槐花开了,香味扑鼻,要是没有马路上的灰尘,真想采些,回家做些‘槐花琼琼’”,媳妇回应着:“那还不简单,槐花的花期短,明天就出发,去麻武山的那条路上,沿途车少,污染也小,咱们去采些,把你吃槐花的梦就圆了。”文生笑着,附和着……。

    清晨,阳光明媚,风儿轻轻的吹着,出了城区,一路向南,两旁的树叶轻轻的摆动着,好似在欢迎着远道而来的朋友,路上的行人和车变得逐渐稀少,坐在副驾的媳妇放下车窗,呼吸着窗外飘进的花香,不停地用手指着窗外,“快看,还有紫槐,一串一串,太漂亮了”,不知道能不能食用,但颜色甚是迷人,直到看见不远处的蜂箱,媳妇一个劲地用手指着:“快看,前面就有洋槐,你看那,一串串的,真的漂亮。”透过车窗,文生已闻到了那淡淡的清香,“对,应该到地方了”,就是这个花香,淡淡的,透着一份甘甜,那是槐花的味道,和小时候沟里那个槐花一样一样的……。

难以抹去的岁月最新章节地址:https://www.ppxs5.com/book/280743.html

难以抹去的岁月全文阅读地址:https://www.ppxs5.com/read/280743/

难以抹去的岁月txt下载地址:https://www.ppxs5.com/txt/280743.html

难以抹去的岁月手机阅读:https://m.ppxs5.com/read/280743/

上一章:第四十六章 帮朋友摘苹果 难以抹去的岁月最新章节列表 下一章:第四十八章 羊肉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