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红土地上的春天》

返回书页

第79章 暗中摸底

作者:

宾汉

    在杨辰与林亚德谈完活鱼的销售问题后,爷爷也完成了炸油豆瘸的整个制作技术要领的现场指导工作。

    为了感谢爷爷的传授技艺所付出的辛劳,林亚德叫出纳封了五块钱的辛苦费给爷爷,也算是这次来饭店带徒的红包吧。

    已经临近吃午饭的时间了,林亚德交代前台的服务员,为这爷孙俩各烫一碗粉,粉和肉菜的量也适当加一点。

    杨辰夹起一夹粉放到嘴巴里,总感觉到粉的味道不比从前了。

    接着,他又喝了一口碗里面的粉汤,才发现调料的味道过浓。

    也就是说经营者为了降低成本费用,极有可能是他们放进汤锅里的猪骨头数量减少了,然后再以调料来弥补味道上的欠缺。

    其实,也不怪得他们会这样做。

    以前,整个山梨街,就此独家粉店,现在一共是四家了。人流量减少了不说,关键是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了。

    若是你碗里的米粉分量比别人的少,或者是价钱比别人的还要贵。不用说,久而久之,你的客户就会被对手抢了过去。

    没办法,大家都是为了生存,生存就意味着竞争。

    吃了粉后,杨辰并没有急着回去。

    他跟爷爷要了一块钱,买了两包“茉莉花”牌香烟,还有几斤水果,香烟毎包三角一分钱,水果五分钱一斤,一共花了八角三分钱。

    等一下,他要到公社粮所去找堂兄。

    他和爷爷去找堂兄,是想了解一下粮所榨出花生油和黄豆油以后,饼麸出售的价格,为今后的鱼塘投入做好市场调查。

    堂兄在这个粮所出任所长,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

    他得到的答复是,可以优先供应给杨辰,价格上每斤优惠五厘钱。

    这个价格,一般人是要不到的。

    杨辰要的数量大,主要还是有熟人。若是上面有人认为卖得便宜了,所长的权限于情于理都讲得过去。

    咨询完毕,二人返回家里面。

    杨辰身上还留有一包烟,他是想去找一下原来看守生产队渔塘的知青汤宣明。

    原来这四张鱼塘是两个知青看守的。

    不久前,有一个知青已经回城了,现在还剩下他一个人。

    他过两天也要返城了,前两天已经办理好了手续,现在只是等上面的文件和通知。

    以前一个宿舍里面住着四个知青,房间不算大,里面还要挂衣服,放提桶和洗脸盆等生活用品。

    现在,三个舍友都已经离开,宿舍里面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在房间里面,房子中间亮着一盏二十五瓦的电灯。

    他长得精瘦干练,脸色略显芲白。

    脸上的胡子也有好几天没刮了。

    看上去,显得又长又乱。

    他有点近视眼,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手里捧着一本《三国演义》。

    看见杨辰进了宿舍,他放下了手中的书本。

    他抬起了头缓缓地说道:“杨辰,是什么风把你吹到寒舍来了?”

    “汤大哥,想必你也看到了生产队里贴出去的海报了吧。我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这不,是来向你请教养鱼技术的呢!”

    “养鱼哪里需要什么技术,只要有来给它吃,再加上会防病治病就可以了,没有什么难度的,关键是你的销路问题。”

    “汤大哥,我正是因为不懂,所以才来向你请教学习的。”

    杨辰说完,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包“茉莉花”牌的香烟放到他面前的桌子上。

    “杨辰,来玩就来玩了,用这么客气和破费吗?你这包烟,都相当于我抽两三天的烟钱了。”

    他指了指桌面上的香烟壳说道:“你看,我平时抽的烟都是八分钱一包的‘经济’牌香烟。你买的这包烟是三角一分。我有时到年了才舍得买一包贵一点的来待客。”

    “我来找你了解一些情况,当然要买一包好一点的烟啦。”

    “今天有什么你就尽管问吧,再不问的话,过两天你就找不到我了。”

    “汤大哥,我主要是想了解塘里面到底有多少鱼?如果估不准,下半年恐怕连粥都吃不上。”

    “要讲塘里面的鱼嘛,应该是不少。”

    “那怎样才能判断得出来呢,眼睛又看不见水底。”

    汤宣明抽了一口烟,在空中吐了一个烟圈。

    他继续说道:“鱼是肯定有的,而且还是几斤重一条的大草鱼和大鲤鱼,为什么人在岸边上看不到呢。因它们是沉水鱼,你在岸边上自然是看不到的。”

    “那浮水鱼,如鲢鱼,鳙鱼多不多呢?”

    “这个确实不多,这两种鱼就容易从水面上看得出来。不过,这样的情况对你也有好处,让那些与你竞争的人打消承包念头。”

    “汤太哥,那你估计四张鱼塘到底会有多少鱼呢?”

    “保守估计应该有一千五百斤以上。每张塘四亩多的面积,一张塘四五百斤鱼是不在话下的。”

    “真的有那么多鱼吗?”

    “据我多年来的观察,从水面上冒出来的气泡就可以看得出来了。”

    “汤大哥,我想问一个比较隐私的问题,不知道方便说吗?”

    “方便,有什么不方便的。反正,两天后我就要离开这里了。”

    “就是你以前看守鱼塘的时候,有没有‘偷偷’地钓过鱼,有什么秘方吗?”

    “你这个小家伙,我就猜想你来我这里是有名堂的,果然不出所料。”

    说完,他从床头柜的抽屉里拿出了一张折好的纸递给了杨辰:

    “这是我祖传下来的秘方,专攻鲤鱼和草鱼的。你到药店去捡回来,熬水再配上玉米粉,黄豆粉,花生麸。包你百发百中,想要多少就多少。”

    “汤大哥,这么宝贵的东西,你就这样免费送给我了?”

    “是白送给你的,往时我肚子饿时,你爸妈经常叫我到你们家里吃粥,虽然你们家里面并不富裕,但是人情味很浓。”

    “那就谢谢你汤大哥了,我也想了一下,你曾经钓到最大的鱼有多少斤?”

    “鲤鱼有三斤多,草鱼有七斤多一条。”

    “有那么大啊。”

    “是的。”

    “不信到晚上天黑的时候,你去割一大捆嫩草或青菜,中间绑上砖头。把绳子的一端插在岸边,一个半小时后,你去拉上绳子自然就清楚了。”

    说完,他拿起桌面上的茶杯喝了一口水。

    “那你以前经常‘偷钓’吗?”

    “哪里敢经常偷钓,有一句话不是讲,经常走夜路,总要碰到鬼。”

    “是有这种讲法。”

    “再怎么讲,我也是领生产队工资的,更不能经常搞。一年也就那么三两次,主要是想验证祖传秘方灵验不灵验。”

    说完,汤宣明嘿嘿地笑了起来。

    那神色,有几分得意,又有几分自嘲。

    “汤大哥,你回城后会做什么呢?”

    “又能做什么?我们又没有关系进单位,用当下时髦的讲,就是城镇待业青年。”

    “那你也可以开渔具店,卖鱼饵什么的。再讲,你又有秘方什么的,自己配药的成本肯定很低。”

    “可是,我对钓鱼不像我爷爷和父亲他们那样感兴趣,我只是喜欢看书和喝茶。”

    “那你开一家书店或茶庄不行吗。”

    “这些我都了解过了,回去以后再作打算吧。哦,杨辰,我告诉你一件事情,对你承包鱼塘可能会很有帮助。”

    “汤大哥,那你就说来听听。”

    “过年时,我回县城,跟一帮朋友喝茶聊天。其中也有一人是承包了鱼塘的,他几乎都不用自己投料喂鱼,可是,每一天都有收入。”

    “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好事?”

    “听我讲完你就明白了,他们是在“赌”比赛钓鱼,看哪个钓得多,哪个就得钱多。”

    “还真没听说过。”

    “塘里的那些鱼,都是塘主自己放进去的,每条的重量都差不多,而且都有编号。”

    “搞编号干嘛?”

    “每个编号的鱼钓上来后,鱼背上的标签都标明价格,塘主只要按上面的单价付给钓鱼者就可以了。”

    “这样,塘主不是亏本的吗?”

    “怎么会亏得来,是天天有钱赚!”

    “就这么简单?”

    “鱼王只有一条,其他鱼是几百条,如果你钓得一条鱼王,塘主就当场给你三十元。其他的鱼就是五元一条,鱼的成本才一元,懂吗?

    “听你这么讲,好像懂了,好像也不太懂。”

    “这个不要紧,你以后如果感兴趣就到县城找我,这是我在县城的家庭住址和门牌号。”

    “那些人常到我那里喝茶的,对了,杨辰,如果你想搞刚才我讲的钓鱼竞技。最好就是选择离城镇近一些的鱼塘来搞,那样来钓鱼的人会多一些。”

    “为什么?”

    “你在队里面搞也可以,人可能会少一些。如果是人多的话,每天你光卖粥就够生活费了。”

    “那就谢谢汤大哥的点拨了,有时间我一定会到县城拜访你。”

    “不客气。”

八十年代红土地上的春天最新章节地址:https://www.ppxs5.com/book/318743.html

八十年代红土地上的春天全文阅读地址:https://www.ppxs5.com/read/318743/

八十年代红土地上的春天txt下载地址:https://www.ppxs5.com/txt/318743.html

八十年代红土地上的春天手机阅读:https://m.ppxs5.com/read/318743/

上一章:第78章 未雨绸缪 八十年代红土地上的春天最新章节列表 下一章:第80章 战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