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为集》

返回书页

五月七日

作者:

长生羡须臾

    五月初來,余始振奮精神,然由五一假期而慾修正心魄,又父母之歸來,一時居家已七日有餘,此終非為人之生路也。蓋人生之無常,古今一也。余何必久久而不能自視也。每慾以彩票而為一生之寄託,然實際之於此,竟數千元而不止。雖然人各有其命,有其中者自是以為幸,無其中者稍有哀色,此人盡皆然,蓋聖賢無以動其心也。此人世如此,何乎以言而假弄耶!今日遊行於石橋鋪,一路耳機而過之,其行人兩兩三三,余獨一人行步而走,而心哀萬方,至此筆墨未可能盡其一字也。

    余生二十七年來,無報以天下蒼生,無奉養父母長親,至乎兄弟也亦置於不顧,雖心有念,然未能助之一二也。蓋世之如我者,有也。之無我者,有也。然人人非人人,何乎以他人而代我乎?所謂人皆自我,自我人人,乃然為世之一常情是也。余有大志而不能行,而慾行之事,蓋古今之能成者,不過指數。而父母時聞,多有哀色。余果乎其無用之人也。自出校四年以來,竟無一技之能,而錢財也亦未能積蓄半分,此實有愧。如我之齡,成家立業者,或乎多年,至乎生子者,亦是常見,然我既未婚姻,又無成業之基,蓋今之實世之一廢人是也。但今廢人之以廢人,若再或如舊而喪其志,若何?蓋志所不能成,而人終生為之而下苟生而已。

    余讀史書以來,能見憐憫百姓者,古今無有其一,縱或史書而稱論之,不過乃一政論而乎!余未見有治天下者,不以肉食者而自視也。至乎其百姓者,牧之、愚之、賤之、疲之,蓋古今之為一也。何乎以今而意古之封建是乎!法行之儒,儒行之法,混乎於一而制之天下,或乎乃我族萬古不為更易之法,然自元清而入主中原,行乎其法,雖未使我夏人而亡,又至日本之侵略,亦我夏人之慘勝而未亡之根本,故今我夏人長存於世,若後有如元清、日本者,甚乎有者,以亡我夏制,奴我夏民,而我夏人之文化,可乎存焉!我夏人自視五千年之文化,然歷北魏、北齊、北周、遼、金、元、清之異族所統,何乎以漢人文化而自貴耶!又至元清兩代,我漢人之天下亡矣。我漢人雖歷四百年之屈辱,而終一統於我朝,此情種種,非漢人之不能知也。於此,余知肉食者之政,而終日哀悼,若生之於下,而無奮力一爭,終生必辱之矣。至祖父母、父母兩代之經歷,又余數年之際遇,實多知之也。故絕不可如舊之放縱,亦心志絕不能如下,當守君子之道,藏器而動也。雖我當今之為下,無能以為天下而利也。但終有一日,余可行之於古道,“達者而濟天下。”惟今之所者,無怪乎窮者而獨善其身是矣。

    佛家之有論曰塵世為苦海,能渡者可得其圓滿,此殊世之言也。為寬解之語耳!佛家之最虛妄者,乃在轉世輪迴,試乎轉世存否?輪迴有否?余實未能見也。史書之未能言也。今科技之發達,人知億萬年之舊事,或及宇宙萬物,或乎生靈萬萬,人世之所有,無不以學者之智而通知之,然幽冥神明之事,學者未能解知也。孔子有言:“子不言亂力亂神。”其言未可論之有,亦無論之所無,實古今之一奇是也。若人之有來世,何苦修今?若世果有天堂地獄,何乎人世之多亂?有信神者之論曰:“天之罰也。人之原罪也。”其果乎天罰是耶!其果人之原罪者耶!余不信也。

    自古奸臣亂主數之不盡,而史書掩其晦,秦皇漢武,隋文唐宗,其果乎聖人者哉!至乎其民者,位其下,其果乎盛世者乎?然其治下之民,無其傳,無其名,而其者,名有功而彪炳史冊,仍至於今,名不滅也。夫民幾何?今者,亂事之種種,何人畏其地獄幽冥?何人希冀於天堂輪迴?實人世之一無聊之是觀也。俗言論曰:“好人不長命,禍害留千年。”即可說之,佛家之虛妄是也。今生之不能幸福,何乎於來生者也。道家之求超脫,而棄肉身之外,而精神升存於天地之間而得其成仙者乎。此亦乃一精神之疾病是也。佛家之意死亡,道家之意超脫,然皆不能矣。若有之,則人有爭怨之心,升乎其仙,便無之耶?!六根所淨,四大皆空,其人若何?斯非人耶?!若神之有靈,何存於人世之間?且為人之如滄海之一粟,神仙何若視人之貴乎?又然,人之有生老病死,神可救乎?余之所以不信佛道,是因為為世之果,皆人之力也。人之所信神者,人也。其不信者,人也。信乎不信,何談神仙之有?

    余時遊華嚴寺、老君洞,未見有神明而降世者也。每所見者,無不男男女女,許願焚香,可誰能如願否?及歷代之興亡,百姓之疾苦,神明之救否?余未見有也。論乎佛道,余之所推崇者,惟儒是也。余之所慕者,孔子、老子、荀子、司馬子此四者人焉!孔子之救周,而曰禮,老子之明世,而曰道,荀子之救世,而曰制,司馬子之知世,而曰史,此四人皆所不同,但皆為人世之致力也。余之最為欣慕者,乃荀子是也。世人皆知秦始皇之一統天下,然其制荀子是也。二千年之政體,實荀體也。孔夫子之以禮樂而治國,其不能也。老子之為道者,其不能也。司馬子之為史者,其不能也。惟荀子之治國,弗二千年之世而不能改,蓋荀子實為我華夏千古以來之第一人是也。秦皇雖有一統天下之實,然無一統天下之名也。惟荀子出,法儒並行,為後世法,余若生之於二千年前,必為弟子於荀子。蓋觀儒家之法,此佛道所不能及也。佛道兩家脫離於人世,寄生於物外,而不能為現實法,為亂政之法也。然此兩家之道,惟個人之為安慰可為之矣。信之,亦為人之一安慰是也。余今之若處世,實當以儒家之法而行之也。

    及今所為,當棄娛樂之於外,而養志於身心者也。人無其志則必無成事之能,蓋時人常論:“人者,爭其氣也。無氣,則敗之矣。”今者,人皆敗氣而怏怏不快,甚乎有者,已亡志而身存是矣。余此數年間,起起伏伏,志消氣短,譏怨不斷,而終日不甚為快,憂慮之色時盈滿面,時人一見即知我之經歷是矣。此誠己罪是矣是矣。即己之罪,當己之渡矣。

也为集最新章节地址:https://www.ppxs5.com/book/340661.html

也为集全文阅读地址:https://www.ppxs5.com/read/340661/

也为集txt下载地址:https://www.ppxs5.com/txt/340661.html

也为集手机阅读:https://m.ppxs5.com/read/340661/

上一章:四月廿二日 也为集最新章节列表 下一章:五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