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三百年传奇》

返回书页

31.仓

作者:

鹏大将军

    接下来,该看看李重进的表演了。

    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是周太祖郭威的外甥,在晋、汉、周三朝为官,此时对赵匡胤窃取舅舅的皇权耿耿于怀。

    李重进担任过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官职一直在赵匡胤之上,禁军基本上都是他的部下,赵匡胤对他确实不放心,也有所忌惮。

    赵匡胤继位不久,解除了李重进的侍卫亲军司都指挥使职务,让韩令坤接替这个职务,为了安抚李重进,朝廷又加封他为中书令。

    这种明升暗降的招数,李重进既恨又怕,这又增加了他对赵匡胤的仇恨心理。

    当李筠反叛后,李重进因误信翟守珣的话,错失了与李筠共同起兵的良机,结果没想到赵匡胤两个月就平定了潞州李筠的叛乱。李重进连连后悔,但悔之晚矣。

    相比之下,赵匡胤就老练的多,他采用调虎离山的计策,要把李重进调到青州担任平卢军节度使,但李重进一直找理由推脱,不愿意去青州赴任。

    ……

    赵匡胤亲征讨伐李筠时,为了继续麻痹李重进,特意派六宅使陈思诲到广陵(扬州),赐给李重进免死铁券。

    李重进也许是相信了皇赵匡胤不再怀疑他,他就挽留陈思诲,还说:“待陛下回京城,我就跟随你一起入朝。”陈思诲只好应允。

    而当赵匡胤凯旋归来后,李重进真的要打点行李,随陈思诲入朝面君。可能是李重进害怕了,想到朝廷表白自己不会谋反。

    但李重进的部下却不这样认为,偏将向美、湛敬等人都劝他,“将军是周朝的至亲,与宋朝本是仇人,如果真的入朝,恐怕有来无回,正中了朝廷的奸计。”

    李重进道:“如果宋室皇帝真的要怪罪下来,那怎么办呢?”

    “这也不怕,宋室军马刚刚在潞州打仗,兵力疲惫,不如我们先发制人,即日起兵杀向汴京,夺回皇权。”

    李重进仍然犹豫不决,“我兵力单薄,恐怕难有取胜的把握。”

    部将们说,“现在正好有一个诱饵在这里,不如捉住朝廷派来的使臣陈思诲,送往南唐的金陵,请南唐发兵,共同对付宋室朝廷。如果南唐发兵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这个主意听起来不错,李重进果然扣押了陈思诲,派人押送到金陵,并给李璟修书一封,相约与他共同起兵抗拒宋朝。

    但李璟收到李重进的请求信后,并没有答复。这时的李璟可能被周世宗柴荣打怕了,没有了刚继位时的野心,只希望能安稳的守着长江以南半壁江山,一味的求和自保,哪里还敢管李重进和宋朝廷的事。

    大臣对李璟说:“李重进现在起兵已经晚了,他是优柔寡断的人,当初他在淮南带兵时与张永德不和,我朝邀请他共同对付周军,他不愿意。当潞州的李筠起兵反宋时,他又没有抓住时机,如今李筠已经被灭,他却才要起兵,晚矣。”

    李璟也赞同这个意见,“我南唐现在已经失去大片国土,只求能保全江南,不能被李重进拖下水,当前还是与宋朝保持和睦关系为上。”

    不仅如此,李璟还很不仗义,他又派人把李重进的密信转手送给了赵匡胤。

    赵匡胤见到信后自然很生气,这也直接坐实了朝廷对李重进谋反的猜测。

    李重进这脑子确实不够灵活,心气太重,还是不能容忍昔日的赵匡胤翻上来做他的主子,咽不下这口气罢了。

    ……

    李重进得不到南唐援助,只能靠自己了。虽然李重进在淮南任节度使,但这个地方是当年柴荣三征南唐才打下来的,百姓大多是南唐遗民,所以李重进在当地的威望和影响力并不高。

    此时,李重进的军中也并不都同意反宋,他平时对部下刻薄寡恩,没有收买人心,很多人对他心怀怨恨。

    广陵都监安友规发现李重进的反意已经明显,觉得自己不能跟着他陪葬,就带着几个亲信逃出广陵。李重进知道后大怒,他感到再不起兵会更加被动,尽管还没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广陵还是反了。

    此时是960年九月,距离李筠死去也只有三个月,赵匡胤也只登基九个月。

    李重进从广陵发出檄文,他要光复后周,历数了郭威、柴荣的恩德,表明自己是受周太祖郭威的重托,痛斥赵匡胤发动兵变的阴谋,希望后周的将军们不再遵从宋朝的号令。

    他这话主要是对侍卫亲军司的将军们说的,那里基本都是他昔日的属下,但可惜的是,没人主动响应。如果潞州的节度使李筠不死,他一定会发兵响应的。

大宋朝三百年传奇最新章节地址:https://www.ppxs5.com/book/69329.html

大宋朝三百年传奇全文阅读地址:https://www.ppxs5.com/read/69329/

大宋朝三百年传奇txt下载地址:https://www.ppxs5.com/txt/69329.html

大宋朝三百年传奇手机阅读:https://m.ppxs5.com/read/69329/

上一章:30.争 大宋朝三百年传奇最新章节列表 下一章:32.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