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

返回书页

第二百七十四章 冬日火锅

作者:

寒洺

    原本两亩地的农家肥,因为张平牵着驮马加入的情况下,直接缩短了一半的工程。

    驮完粪以后,两人就加入在地里干活的组织。

    两亩地说多不多,但说少也不少,张安之前想着自家人来干上两天就能干完。

    现在因为有多余的人过来帮忙,两天时间直接缩短到了半天,就把这地里的底肥全部盖完。

    “小安,待会儿你去田里驮些谷草回来,翻好泥巴以后就咱们就用谷草来盖得了。”

    地里的活快要干完的时候,张一行就跟张安说道。

    为什么要加盖稻草,这个张一行之前已经跟张安说过。

    因为这个冬天,土里盖下去的底肥会继续发酵。

    到时候会把肥力散发到松软的土壤中,这也是为什么要沤这一层肥的原因。

    就是为了让这一片土壤更加肥沃,以后药材种下去能更好的生长。

    但现在还是腊月出头,后面的日子一定会下雪,谁也不知道今年的雪会下多大。

    为了避免以后大雪覆盖的时候,土里的羊粪跟鹿粪因为发酵而发热,一冷一热刺激土壤。

    所以在下雪之前,要给翻好的地方盖上一层东西,给里保温,避免底下的肥料发酵不彻底。

    正常来说,农村很多人都会盖上一层塑料油纸。

    但两亩地都盖完的情况下,需要不少塑料布。

    所以张一行想了想,干脆就地取材。

    今年才收了稻子没多久,家家田里都堆着不少新鲜的稻草。

    “嗯嗯,那我现在就去驮一些回来。”

    看着地里已经没剩下多少活儿了,张安干脆放下锄头,牵着马准备去田里。

    张平见状,也牵着一旁吃草的马儿跟着张安一块儿走。

    但两人没有直接去田里,而是先回到家,把刚刚驮粪的马筐换成马架。

    稻草不同于羊粪,用马架子来装比较好驮,而且还能驮的更多。

    到了田里,张安加草的时候,一直加到高高的一层,看起来就像一个小房子一般。

    来来回回跑了好几次次,张安发现自家今年田里的稻草竟然不够。

    后面是直接去周洋家的田里驮他们家的稻草。

    毕竟他们家没有养牲口,这玩意儿留着也没什么用,明年也是烧了肥田。

    所以周双林让张安跟张平需要多少就自己去驮。

    最后把周洋家田里的稻草驮完,才算是将将够用。

    稻草这东西,说起算是农民的好宝贝。

    乡下的冬天,很多人家的牲口都用稻草来喂食。

    到了天寒地冻的时候,为了防止水管结冰,很多人都用稻草把水管给包住。

    还有很冬季的作物跟树,在冬天御寒都是用的稻草,作用可谓是一点都不少。

    甚至有的地方,街上的肉摊子割肉,都是用的稻草芯给串起来。

    而这药田里,今年用来铺盖的这些到处,等到开春要种药材的时候,完全可以晒一晒太阳,然后一把火给烧了,最后还能肥地。

    虽然人多,这活儿也不算复杂,但两亩地毕竟也不算小。

    刚把稻草盖完,天就渐渐黑了下来。

    现在虽然才六点来钟,但毕竟是冬天,天黑的早很正常。

    张安一行人回到家里,苏颖已经从学校回来了,这会儿正在厨房的水池边上清洗着蔬菜。

    而老母亲王芳,则是在炉灶旁边忙活着。

    刚进到后院,一股香辣扑鼻的香味从厨房里传来。

    张安都不用进去看,就知道自家老妈正在调制火锅锅底。

    毕竟现在是冬天,大多数人都不喜欢炒菜。

    做好锅底,一锅端到火炉上,或者架在火塘上,吃起来非常方便。

    要是炒菜的话,不仅仅费时间,还非常费油。

    而且炒菜出锅以后,如果不是放在炉盘上让火温着,一会儿菜里的油就开始凝结了。

    所以在长箐村里,冬天基本都是吃火锅。

    即便没有肉,鲜红的油辣汤涮涮蔬菜也一种享受。

    “老妈今天做的什么锅底,怎么这么香啊?”

    闻着空气中散发的香味,张安抽动着鼻子,好似想要多闻一些。

    “你们回来了,今天做的红油辣汤锅。”

    王芳一只手掌着勺子,搅动着铁锅里的大红色的油汤说道。

    “他爸,你去抓条鱼杀了,待会儿切成鱼片一起涮。”

    王芳心疼儿子习惯了,张安先进的厨房,但她开口却是吩咐起后面的张建国。

    张建国也没说什么,朝夕相处了几十年,早就习惯了这些。

    拿起抄网走到鱼塘边上,没一会儿就捞到一条五六斤的大草鱼。

    “爸,今儿就不做草鱼了,换一条。”

    这草鱼刺太多,不适合切成鱼片涮火锅。

    张建国一听,便把网兜里的草鱼放进塘子里。

    张安走到鱼塘边上,还是老方法,伸手进到水里,没一会儿便抓了条不小的鳜鱼上来。

    其实鳜鱼涮火锅也不是很好吃,但张安这里没刺的鱼只有鳜鱼跟蛇鱼。

    蛇鱼收拾起来比较花时间,而且还有些麻烦。

    真要说涮火锅,还得本地的江团或者鲈鱼最好。

    上次张安本想着弄些江团自己养着,想吃的时候也方便。

    但后面张安就把这事儿给忘了,所以一直没有去搞。

    看来,这寻鱼的事情要提上日程了。

    毕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吃江团,不知鱼味。

    江团这种只有大刺没有小刺,肉质也非常不错的鱼,很多人都拒绝不了。

    把鱼提到水池边上,张建国拿着提着菜刀就准备杀鱼。

    张安上楼换了身衣服,就回到厨房里帮着洗菜。

    毕竟今晚吃饭的人多了一些,这蔬菜肯定得准备不少才够。

    “刚从地里回来你不累啊,去休息吧,这点菜我一会儿就洗完了。”

    看到张安挤在自己身边,要过来帮忙洗菜,苏颖就想要把张安推出去。

    “休息啥,老爸都在忙活,我咋好意思坐着。”

    “再说了,今天那点活能叫活儿,一点感觉都没,更不要说累了。”

    张安抓起一把豌豆尖儿,就放进水里仔细清洗起来。

    今年张安家种的蔬菜不少,基本每一种王芳都点上一些。

    这会儿摘回来的除了白菜,还有小莴苣、菠菜跟茼蒿,每样都有小半盆。

    而这豌豆尖儿,在村里一直都受到大家的喜爱,王芳也撒了很多。

    这会儿豌豆尖儿跟芫荽还有菠菜加起来也整了一盆。

    不大会儿,菜洗好了以后,王芳那边的锅底也都已经弄好。

    锅里的汤中,盛着炒好的鸡肉跟炖好的排骨。

    这时候回家洗漱换衣服的大家伙儿都自己过来了,也没用张安一个个去喊。

    毕竟这么久了,大家都不会客套。

    看到有活就主动去帮忙,要吃饭的时候也是自己来,省的大家请来请去的麻烦。

    堂屋里,大家都围着炉子边上坐了一圈,火上放着一口装满锅底的大铁锅。

    这个火炉还是上次从李宏斌那里搬来的那个,但上门的炉盘被张安重新换了一个。

    因为原来那个炉盘太小,人稍微多一点就坐不下了。

    随后,一人半杯酒下肚之后,就没人继续喝酒了,都是夹着蔬菜涮着吃。

    这里坐着的人虽然不算太能喝,但酒量也不错。

    但因为张一行还有张建国几个老辈子都是浅尝即止,所以其他人也没有继续贪杯。

    “还得是在舅爷家里才能吃到这么好吃的菜,不自觉都多吃了两碗了。”

    周洋这会儿倒是没有一点客气,全都是实话。

    他们家的伙食,因为他的手艺,不说在村里,在村里也是不错的那种。

    但他吃着家里的饭菜,很明显能感觉到不如在张安家吃的香。

    周洋端着碗,本来打算多吃点菜的,但没想到一碗饭没一会儿就扒完了。

    这实在是怪不了他,因为别的人也一样。

    要怪就只能怪今天的火锅太过好吃,哪怕只是涮涮蔬菜。

    菜叶子上蘸着的汤汁拌着米饭,实在是太开胃了,不自觉的就多吃了两口。

    等到最后,菜倒是没吃多少,米饭已经扒拉了几碗了。

    “喜欢吃你经常来不就行了,隔着一条马路,你看着时间闻着味过来,还能不给你饭吃不成。”

    张建国一边跟周洋开着玩笑,一边夹起一块儿鱼片放进锅里涮了涮,没超三秒就夹了出来。

    今儿的鱼是张安片的,所有的鱼片都切的晶莹剔透,放进锅里基本就可以吃了。

    “那可不成,以前当娃娃的时候可以,但现在是不成了。”

    周双林摇摇头说道,在村里,没结婚之前,大家都会把你当成个娃娃看待。

    但是结婚以后,就代表着你这个人已经成人了。

    没想到吧,村里区分是不是能当家的人,区别在于结没结婚,而不是年满十八岁。

    这顿饭整整吃了有一个半小时,因为大家都是吃吃停停,听听吃吃。

    这还是因为没有酒,要不然会更久。

    王芳准备了三盆子蔬菜,到最后菜叶都没什么一片,简直是把光盘行动执行的非常成功。

    对此王芳早就习惯了,每次他们在家吃饭都这样。

    毕竟张安家里的蔬菜比肉食还好吃,可舍不得浪费。

    平日里在家,虽然可以来讨要一些回去自己煮。

    但大家最多来摘两三次,就不会再来。

    “小安,明天地里还有活儿吗?要是有就说,正好我们在家里也坐不下去了。”

    饭后,大家在炉盘上炒着瓜子花生聊着天,周双林朝着张安问道。

    “这地我是准备翻来种药材的,今天窖好了肥,肯定还要把沟排出来。”

    “而且还得围上篱笆,虽然现在我还没开始招人打篱笆,但桩子要先栽下去。”

    张安想了想之后说道,反正大家都没事,人都来了,帮一天也是帮,干脆就把活儿干完吧。

    “虽然有两亩地,但因为是斜坡地,排沟倒花不了什么时间,不过这围篱笆却是个大工程,得要不少篱笆才够嘞。”

    张一行算了算,两亩地有三面是敞开的,所以这篱笆得准备不少才够围起来。

    中药材的地儿,大家都知道要围上篱笆,一方面是拦人,但更多的是拦住山里的小动物。

    那些家伙的破坏力可不容小觑,要是不围上,估计种多少药材都不够祸祸。

    “篱笆确实需要不少,我打算花些钱找村里的一些老人或者家里不太容易的人家,分下去给他们做。”

    因为这次要的篱笆真的很多,张安就没想着自家慢慢打,那得打到猴年马月去才能完成。

    所以张安就想着,干脆分下去给村里的人做。

    一来是马上年关了,可以帮一帮那些家里不太容易的人家跟老年人。

    二来这样分下去,张安自己也不用准备材料的问题,而且工期还要快很多。

    往常张安想要乱花钱,王芳肯定会出声说道他两句。

    但今天王芳一句话没说,任凭张安自己决定。

    因为她也知道,村里有些人家过得不容易,自家条件好一点,帮一帮也是应该的。

    “那行,那我们明天先把排水沟给弄出来,然后把围篱笆的桩子先栽上,反正现在药材也没种下去,以后等篱笆做好了再围上去。”

    事情说完,大家坐着吹了会儿牛,然后都回家去了。

    张安也跟着出门,他要去把篱笆的事情解决了。

    首先来到的是伍庆宗家里,这会儿八点多钟,一家三口竟然才吃完饭。

    “娃子,来跟我一起吃点。”

    伍奶奶看着张安上门,马上给抬了个凳子,然后要进厨房里给张安拿碗筷。

    “伍奶,我家里刚吃完放下碗,你老就快吃饭吧,不用管我。”

    左说右劝,老太太才相信张安吃过了,没有坚持给他拿碗筷一起吃。

    一家三口吃的也是涮菜,不过他们家用的不是炉子,而是火塘。

    一个铁锅圈放在火口,上面放着盛菜的铁锅,然后就围着火塘边吃饭。

    村里没有路子的人家,冬天都是这么吃饭的,一来是方便,二来也方便取暖。

    以前张安家里没有铁炉子的时候,老屋里也是在地上烧的火塘。

    平日里的孩子们,都会在烤火的时候,在火塘里烤些土豆跟红薯,亦或者年糕粑粑。

    张安最喜欢的是火山土豆,别看它黑漆漆的,但剥开皮之后,再蘸上辣椒面吃起来可美了。

    后世的时候,街上这么一个火烧土豆,然后夹着些辣椒面,少说也要卖五块钱呢。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最新章节地址:https://www.ppxs5.com/book/210429.html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全文阅读地址:https://www.ppxs5.com/read/210429/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txt下载地址:https://www.ppxs5.com/txt/210429.html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手机阅读:https://m.ppxs5.com/read/210429/

上一章:第二百七十三章 张平的往事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最新章节列表 下一章:第二百七十五章 药田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