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

返回书页

第二百七十五章 药田杂事

作者:

寒洺

    可能是因为张安在,所以伍老爷子一家吃饭吃的比较快。

    没多一会儿,只剩下他们家小孙子还端着个娃娃碗。

    伍老太太收拾锅碗的时候,老爷子拿着个小小号的簸箕,端着一些瓜子花生坚果出来招待张安。

    “安子,你这么晚过来,是有事情吧?”

    老爷子给张安倒了杯热茶,“来,喝了热乎热乎。”

    张安没有客气,端着吹了吹就喝了一口,这都是老人家们自家采的山茶。

    “伍爷,我给您老跟伍奶找了点事情做,你看怎么样?”

    伍老头子给张安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大雪天里还要去山上砍菜回来喂猪喂鸡。

    说实话,去年要不是遇到张安他们,这老头子说不准真就在雪地里躺没了。

    张安动了恻隐之心,这次的篱笆比较多,可以分他们多一些。

    到时候多赚些钱,过年也能过的好一些,给那小孙子买些新衣服。

    对于张安帮忙他找活儿干,赚钱补贴家用的事,伍老头已经习惯了。

    以前他的犟性子觉得别人帮助他是看不起他,所以不接受人家的帮助。

    后来觉得张安跟他很对性子,虽然有些犟,但还是被张安说服了。

    “哦?是什么事啊?”

    伍庆宗有些惊讶,这大冬天的,他还是第一次听到有活干。

    “我在河边开了块儿地,准备要种药材,所以要找人帮忙打些篱笆,这不,给您送活儿来了。”

    张安把事情跟老头子提了一嘴,然后接着说道。

    “价钱呢三毛钱一米,您老看看怎么样?”

    “嗨,不就是点竹篱笆嘛,给啥钱啊,老头子我给你打了。”

    一听是打篱笆,伍庆宗摆摆手说随手给张安打了。

    毕竟这打篱笆不是什么难事,村里除了小孩子谁都会。

    张安帮了他们家这么多,这么简单的事情,伍庆宗想着就帮张安做了。

    “哈哈伍爷,要是没多少我可不会跟伱客气,但这次围的比较宽,少说也要一千多米。”

    “所以咱们该怎么算就怎么算,不过先说好哈,为了赶工期,我只能分给你三四百米的量,千万可别嫌少。”

    这要是少了张安也不会开这个口,自己在家就能打好。

    这篱笆,只要材料有保障,每天单人都能打个五六十米。

    尤其是像伍庆宗他们这样打了好几十年竹子,手里麻溜得不行的老把式,那速度就更加快了。

    张安分了四百米的量给他,他们两老一起动手,不超过三天就能搞定。

    “那行,老头子我就不跟你娃儿客气了,不过你这是要围药材的,那我给你加高一些,打密实一点吧。”

    伍庆宗知道张安来,就是为了给他们揽活儿的,当下也没继续说什么客气的话。

    不过转头就跟张安说起这篱笆的一些注意事项。

    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张安只是想着打竹篱笆。

    而伍庆宗一听是围药材用的,当下就说了高度跟密度两处关键点。

    这下张安才想起,这篱笆本来就是用来格挡一些小动物用的。

    所以这篱笆的高度,还有篱笆上的缝隙都要注意。

    毕竟在这附近,人跟大型动物都不用担心,需要防的便是那些山里的小动物。

    尤其是兔儿、獾子还有黄皮子这些玩意儿,可喜欢这些长起来的枝叶了。

    而老鼠跟鸟,张安是一点都不担心。

    家里可是有个熬夜战神守着,这段时间附近的这些地方,连山耗子的影都没瞧见。

    估计是被灰球治理的安安分分,没敢在这里撒野了。

    至于天上的鸟儿,那就更不是问题了。

    花头它们一家几口天天在这里活动,除了家里那几窝家燕,哪一只不要命的鸟儿敢在这里冒头。

    有了伍庆宗的提醒,张安算是补了些漏洞。

    还好第一家来的就是这里,不然到时候包给别人了,还得再回去跟人说这些问题,显得麻烦。

    从伍庆宗家里出来,张安又在村里找了两三家人,都是些日子过的不容易的人家。

    大家接到了活儿,心里都非常高兴。

    别小看这几百米的篱笆,做完了过年能买上不少肉呢。

    所以一个个心里感激张安,再三保证一定会给张安打最厚实的篱笆。

    今天还没量过有多少距离,所以也没有个确定的数字。

    所以张安只是定了一千米长的篱笆,后面即便是差一点,到时候也可以自家慢慢打。

    第二天一早,张安刚起来洗漱好,七点多钟的时间,天还是灰蒙蒙的样子。

    这些张安都习惯了,以后去上学的时候,早上去学校的路上还得打个手电,因为天都没亮。

    这时候,周洋父子两人还有张平前后脚来到张安家里。

    “诶,你们咋来的这么早,冷丝丝的多睡会儿呗。”

    张安没打算那么早开工,毕竟天气冷了。

    “有啥可睡的,睡多了腰杆不疼嘛,你自个儿不也起这么早啊。”

    “这寒冬腊月的,床上那么暖和,你以为我不想多睡啊。”

    张安也不是说不睡懒觉,但苏颖上班的日子,他都是跟着一块儿起床。

    “行了不多扯了,实话说我今天就是来吃早餐的,舅奶今儿做的什么早点,还没进门就闻着香味了。”

    周洋抽了抽鼻子,嗅着厨房里传出来的香味就进了门。

    后面的周双林拍了他的背两巴掌,提醒他注意形象,毕竟现在已经结婚不是小孩子了。

    “爸,你这话就说错了,不管是我结婚了还是有孩子,在舅爷舅奶眼里,我不都还是小辈嘛。”

    卖了个乖刷了下宝,周洋走到厨房里,看着灶上热气腾腾的蒸笼。

    “舅奶,今儿蒸的什么啊,怎么这么香?”

    “今天蒸的包子,觉得香待会儿就多吃点。”

    今天有人来帮忙干活儿,早点肯定要是准备的。

    所以昨晚王芳就把发着面醒着,今儿一大早就起来开始剁馅儿。

    光看这蒸笼就知道蒸了不少,毕竟蒸了七层,往日里自家吃最多也就三层。

    “这包子虽然还没吃,但闻着这味儿就知道好吃,要是我婶儿去街上做包子,那包子李家里估计得关门了。”

    平日里不大说话的张平,今天也跟周洋一样,说了些捧人的话儿。

    “不至于不至于,我这包子就是跟人家学的,还差得远儿呢。”

    两个小年轻,三言两语就把王芳给说高兴了,脸上笑容一直没断过。

    最后包子快蒸好了,张安出门喊了张三叔一家。

    不过这会儿小燕子还在睡觉,她已经放假了,天气又太冷,三婶子就没把她喊起来。

    而张铁早就出门,今天是第二天期末考试,他提着个火筒去了学校。

    “大家来吃早饭了,包子蒸好喽。”

    回到家里,灶上的包子正好,王芳把包子夹在甑子里端过来。

    “诶,一点都不吹牛,我舅奶这包子做的真比包子李家的好吃。”

    周洋夹起一个包子,咬了一口以后就停不下来了,不顾滚烫几口就吃下去一个。

    这话得到了大家一致的同意,毕竟街上的包子大家都吃过。

    跟今儿吃的包子一比,味道上有着很明显的差距。

    只有张安知道,自家老妈做包子的技术,哪能跟人家做了十几年的比啊。

    这包子之所以好吃,一是面粉的质量好。

    毕竟都是他在空间里种的麦子磨的面粉,肯定跟外面的不一样。

    二是家里的剁馅儿用的食材也好。

    这样一来,只要手法在线,那包出来的包子肯定不会差。

    苏颖吃完包子,看了看时间已经八点钟,就跟大家打了个招呼,出门去了学校。

    而随着苏颖出门,大家很快就吃完,然后招呼着准备出门上工。

    大家自己提着锄头锤子先去地里,把排水沟弄出来。

    而张安跟张平,还是架着马架来到老屋里。

    他们要把围篱笆用的桩子驮过去,毕竟待会儿要栽桩。

    这些桩子其实就是之前张安家里做家具的时候,从木料上裁下来的边角料。

    农村跟城里不一样,自家做木工剩下的边角料都会收起来放着。

    万一有哪里需要这样一小块木头也方便找,或者说冬日里还能用来生火。

    经过一番挑选,张安跟张平两人选了一些大小都差不多,比较适合栽桩的边角料放上马架。

    两亩地,三面边儿的桩子倒是用不了多少,所以两匹马驮一次就差不多够用了。

    “诶,小叔,今年你们家打算要杀几头猪啊?”

    在地里干活儿的时候,周洋突然跟张安提了一句。

    “今年不卖给外面的话,少说也要杀两头,但村里有些人想要买上一些,估计得杀三头了。”

    张安心里算了算,今年杀年猪,李宏斌家那边要分一些,城里岳父岳母跟苏颖大姐那里肯定要送一些。

    然后就是陈泽丁一他们几家那里也都说了要一部分。

    省城卢胖子那里入冬就打了电话,说要帮他熏上一些腊肉,他要带回家孝敬老头子。

    因为上次他过来,吃了一次以后,每次都惦记着张安家的腊肉。

    今年张安家养的猪,到现在基本一头都四百多五百来斤大小。

    来问的屠户不少,但张安家里一头都没卖,全部留了下来。

    这样的猪杀上两头,净肉怎么说都得八百斤往上。

    但要是按照上面那样算,这点肉可能也就刚刚够分,没有一点多余。

    再加上村子里的邻里都开了口,说要买上一些。

    这些都是村里每年不成文的规矩,别人开口了自己总不能说没有了。

    而且这两年来,村里人都知道张安家养的猪好,杀出来的肉非常香,一个个都想要买。

    所以怎么着都要多杀一头,到时候卖给村里的大家。

    “那你们家的猪还剩下吗?要是剩的话,我买一头回去杀。”

    “土猪嘛还剩下一头,野猪三头都还在,但你确定要自己杀一头?我家那猪可不小嘞。”

    张安家里今年养的四头土猪,还有三头小野猪崽,当然了香猪就不算了。

    那玩意儿张安还要留着下崽呢,明年张安怎么着都要试试烤乳猪的味道。

    张安不自觉的看了一眼周洋,家里的猪,最小的也是四百来斤的大猪。

    一般单独一家人,只是杀年猪的话,是要不了那么多肉的。

    “放心吧,虽然自己杀一头会剩下一些肉,但跟去买花的钱也差不了多少,自家还能多剩下肉熏腊肉呢。”

    周洋今年也是刚结婚,肯定要去岳父岳母家里拜年,一条猪腿肯定是少不了的。

    要是一般人家,花钱买一条就成了。

    但陈文文进门以后,什么活儿都捡着干,非常勤快。

    对周双林两口又很孝敬,对小姑子跟小叔子也做的一点不差。

    这简直是村里的模范儿媳的人选,所以周洋的父母对这个儿媳妇非常满意。

    家里条件又不是很差,所以拜年的时候,想着给周洋的岳父岳母还有几个舅子那里也送一些猪肉。

    毕竟这年头拜年送的不是酒就是肉,也好为自家儿媳妇撑撑面子,表明陈文文嫁了个好人家。

    而做事就要一碗水端平,外家那边送了,那自家这边周老爷子还有几个忙出忙进的叔伯家里也要做到位。

    不然的话,没有得到的人心里会有膈应,外面的人也会说谁谁谁家不会做人。

    所以周洋想着,这需要的肉就不少,横竖都要买,干脆就跟张安家里买上一头猪。

    毕竟这样算下来,光买猪肉的钱,就能跟张安家卖一头猪了。

    而且这样自家杀猪也能热闹热闹,剩下的肉还多一些,可划算了。

    再说了这剩下的肉周洋也不愁,毕竟他们家自己开了个馆子。

    到了过年那段时间,村里人可不少,到时候生意应该不会差的。

    “那行,到时候看你要哪头,就自己去赶。”

    反正剩下的几头猪,张安自家也不会杀了,多半还是卖给猪肉贩子。

    卖给谁都是卖,周洋开了口,那就卖给他吧。

    “就给我留着那头土猪吧,野猪就算了,那玩意儿可不便宜。”

    买上一头土猪杀,那已经算是周洋很豪气了。

    毕竟这玩意儿的肉价,可比普通的肉猪要贵上一些。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最新章节地址:https://www.ppxs5.com/book/210429.html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全文阅读地址:https://www.ppxs5.com/read/210429/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txt下载地址:https://www.ppxs5.com/txt/210429.html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手机阅读:https://m.ppxs5.com/read/210429/

上一章:第二百七十四章 冬日火锅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最新章节列表 下一章:第二百七十六章 意外之喜,獾子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