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那些事儿:昭宣中兴》

返回书页

皇兄来添乱

作者:

游家二少爷

    【怀疑的种子】

    话说,巫蛊之祸,皇太子刘据自杀。刘旦见老大死了,老二早死,按照长幼顺序,身为老三的他,皇储之位非他莫属。刘旦高估自己的重要性,主动给汉武帝上书,请求去长安,入宫值宿警卫。

    他虽没说,皇储之位是他的。但,他用行动去争、去抢。

    刘旦的伎俩,瞒不过汉武帝。皇位,汉武帝可以给,但,绝不允许别人来抢。汉武帝一生气,后果很严重,不仅削夺燕国三县,还对刘旦禁足。

    刘旦虽遭受处罚,对皇储觊觎之心,从来没有放弃,一直关注长安局势。然,他等到了一个消息,汉武帝驾崩了。刘弗陵灵前继位,成为新帝,并赐诸侯王御书。

    按理说,刘旦接到御书,得知汉武帝去世,会留下眼泪,大哭一场。然,刘旦不肯哭,反而怀疑诏书有假,说:御书的信封小,怀疑京师有变故。

    刘旦不相信年幼的老六刘弗陵,会被立为新帝。相反,刘旦更愿意相信,是权臣挟持幼主,祸乱汉家江山。毕竟,当年汉惠帝去世后,吕后做的那些事,刘旦怎能不知晓。

    刘旦在燕地当王,已经有三十多年,远离朝廷。他不知道长安发生了什么情况,不敢轻举妄动。他以丧礼为幌子,派出寿西长、孙纵之、王孺等大臣去长安,弄清楚缘由。

    王孺等人去了长安,找到了一个人,他叫郭广意。

    郭广意有一个显赫的先祖:郭亭。

    郭亭以连敖身份从起单父,以塞路入汉,隶属吕泽。后跟随刘邦入汉中,击项羽,因功被封为阿陵侯。历经郭欧、郭客,于汉景帝二年,郭客因罪被废爵。汉景帝中元二年,又立郭亭的孙子郭延居为南侯。郭延居儿子郭则,因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因坐酎金,国除。

    郭广意是郭亭曾孙,到他时候,侯爵没有他的份。郭广意有个官职:执金吾(汉武帝太初元年设,秩级为中二千石)。

    王孺找到郭广意,直接问:帝崩所病,立者谁子,年几岁?(老皇帝是得了什么病去世?被立的皇子是谁?)

    按理说,这是朝廷大事,是大忌。郭广意不应该参与进去。怎知,他不但参与进去了,还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待诏五莋宫,宫中言帝崩,诸将军共立太子为帝,年七八岁,葬时不出临。

    这段话,包含了三个信息。

    其一,老皇帝去世突然。

    其二,诸位将军拥立皇帝。

    其三,新帝年幼,葬礼期间,没有出现。

    这三个信息,汇合一起,就容易让人生疑。老皇帝走得突然,诸位将军又迎立年幼的皇子为帝。这位新帝,连举行葬礼时,都没有出现。

    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王孺将这个情报,告诉给了刘旦。

    刘旦听后,更加怀疑,老六继位的真实性,说:老皇帝没有留下遗嘱,皇姐(鄂邑公主)也没见到老皇帝。

    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有问题。

    就这样,刘旦内心埋下了怀疑的种子,更加怀疑老六皇位的真实性。

    【武力夺位】

    刘旦派出中大夫以官方的形式,前往长安,给新帝上书。这份奏书,很有意思。

    他列举了老皇帝的优点。

    如圣人之道。

    又如攘夷扩疆。

    再比如封禅天下。

    最后,给出一个上书最终目的:为老皇帝立庙。

    从这份奏书上来看,没什么问题。问题就在,立庙。

    汉武帝做的那些事,刘弗陵追加谥号为武。但,没有为汉武帝立庙。皇帝没有立庙,刘旦去立庙,这不是告诉天下人,刘弗陵皇位身份的合法性。不得不说,刘旦还是有些头脑,以另外一种方式向皇位发起冲锋。

    可惜,他遇到了一个高明的对手:霍光。

    霍光等人看破了刘旦的伎俩,自然没有答应。为了安抚刘旦,朝廷大力表彰了他的思想觉悟:赐钱三千万钱,增加食邑一万三千户。

    霍光这套组合拳很漂亮,不仅否定了刘旦立庙的想法,还对先帝子嗣加恩。若,刘旦还不满足,有其他想法,朝廷就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给他一个教训。

    面对朝廷的赏赐,刘旦怒了,咆哮道:我要做皇帝,不需要赏赐。

    刘旦见不能用和平手段,冲刺皇位。于是,他有了大胆的想法:武力夺位。

    造反,是一件掉脑袋的大事。成功了,成为天下至尊。失败了,就会祸延九族。要想干造反这件事,定要慎重考虑。

    刘旦因失去皇位,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他毅然决然,走上了造反之路。要想造反成功,就凭刘旦一人不足成事。所以,他需要盟友,尤其是来自皇族的支持。

    刘旦找到了两位皇族成员,当他盟友,一位叫刘长,另一位叫刘则。

    刘长,他的祖父,是西汉诸侯王中生儿子最多的中山王刘胜。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刘胜去世,其子刘昌袭爵。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刘昌去世,其子刘昆侈袭爵。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刘昆侈去世,其子刘辅袭爵。元始元年(公元前86年),刘辅去世,其子刘福袭爵。

    转眼间,中山国历经刘胜、刘昌、刘昆侈、刘辅、刘福五位君主。此时,中山王叫刘福。

    刘长是刘昌的儿子,因爷爷生儿子太多,父亲的封地只有巴掌大,侯爵也没他的份。看着侄儿袭爵,心里很不是滋味。人生失意的刘长,只能跟着刘旦混。按照辈分,刘长还要喊刘旦叔父。

    刘泽,他的曾祖父是刘肥(刘邦的长子),祖父是齐孝王刘将闾。汉景帝时,刘肥的子孙,都加入反叛阵列。刘将闾起初也是反叛阵营,后倒戈,支持朝廷,牵制了其他兄弟造反。汉景帝平叛胜利后,对刘肥子孙进行了严厉处罚。刘将闾畏罪,选择自杀。

    汉景帝没有对刘将闾赶尽杀绝,随后,齐国又历经刘寿、刘次昌两位君主。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刘次昌因禽兽罪,畏罪自杀,齐国被废。

    刘泽运气不好,他是刘将闾孙子。可惜,是旁支。朝廷颁布的推恩令,侯爵跟他也没有关系。但,刘泽是一位有野心的人,想要恢复曾祖父时代的辉煌。所以,他选择跟刘旦混。一旦成功了,他就是拥立燕王的功臣,虽不能恢复先祖时代,至少能够封王。

    如果说刘长跟刘旦血缘关系还算近(汉景帝子孙),那么,刘泽与刘长关系很疏远。刘旦不会这样想,他想武力夺位,高举造反的大旗,需要宗室支持。刘长、刘泽,虽是失意之人。但,也是皇族成员。

    刘旦、刘长、刘泽三人聚在一起,商议造反相关事宜。

    最后,他们商量出的结果是这样的:假称先皇留下诏命,掌管官府事务,训练军队,防备特殊事变。

    刘旦为了能够调动燕国朝臣,他想了很多办法。

    先说了为什么能够成为燕王:先帝之故。

    再追溯燕国的历史:燕国虽小,但从周朝时就已经建国,远自邵公,下到燕昭王,到现在已经千年历史?

    刘旦检讨自己,发出一个反问:我谨慎治国三十多年,竟没有名声,莫非是我真的比不上别人?

    最后,刘旦主动降低身段,以招贤纳士气度,接受朝臣批评。

    朝臣知道刘旦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表达的意思,想要做的事,朝臣很清楚。为了不招惹祸端,只能请罪。

    一个叫成轸的大臣,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刘旦,发表了热血沸腾的演讲。其内容是燕王贤能,天下皆知,又是先帝最为年长的皇子。如今奸臣当道,不能成为汉室继承人。臣认为不能坐以待毙,理应武力夺取。若王上起事,国中即使是女子都会振臂跟随。

    刘旦听后,很高兴。但,成轸没有给出他造反的理由。成轸没有说的话,刘旦替他说。

    刘旦不愧是学了很多诸子百家的人,先说了为什么要反(非汉武帝所生):吕太后时,欺骗天下立弘为皇帝,诸侯拱手侍奉她八年。吕太后崩,大臣诛杀诸吕,迎立文帝,天下才知弘不是孝惠帝的儿子。当今皇帝,不是汉武帝的儿子。

    刘旦要说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有资格当皇帝):他是先帝在世最大的儿子,反而不能立,上书请求立庙,又不同意。

    刘泽迎合刘旦,主张将小皇帝不是汉武帝儿子的消息,扩散出去,还做舆论思想工作,发动诸侯,一起攻入长安。

    不得不说,造反口号十分响亮。当初,陈平、周勃等人,就是利用这个口号,诛杀了汉惠帝一脉。

    现在,刘旦也利用这个口号,进行造反。

    造反口号有了,也有合法性。接下来,刘旦要付出实际行动,开始给众人分配工作。

    如派出使者前往诸侯国王,宣传小皇帝非汉武帝之子。

    又如,许刘泽高官厚禄,让他返回临淄,联合宗室,共同起兵。

    刘旦是造反的主力,自然也不能闲着。所以,他也要积极行动起来。

    如召集各郡国不满朝廷的人,为他所用。

    又比如收集铜铁,制造铠甲兵器。

    再比如,刘旦带着丞相与中尉以下的官员,统率车马,调集百姓,以在文安县大规模打猎,训练军队。

    甚至,刘旦看到了胜利曙光,提前按天子规格设置旌旗、鼓车、先驱骑兵,郎中、侍从人员服饰穿戴。

    当然,刘旦的这些反常行为,引起了很多人反对。其中,以韩义为首的十五位大臣,联名劝谏。一心想当皇帝的刘旦,哪里听得进去,为了震慑反对者,他用了一个字:杀。

    【隽不疑破获谋反案】

    就在刘旦妄图联合诸侯攻进长安时,一个突发情况发生了。

    话说,汉武帝设十三州,燕国,属于幽州。刘旦为了争取齐地诸侯支持,以刘泽南下,前往临淄,做好起兵准备。

    汉武帝将老二刘闳分封为齐王,可惜,刘闳早死。齐国,被降为郡。临淄等地,被纳入青州管辖。

    刘泽要造反的那些事,保密工作没有做好。他还没来得及付出行动,被一个人得知:刘成(宗室)。

    刘成得知刘泽密谋造反那些事,立马上报给了青州刺史。此时,青州刺史叫隽不疑。

    隽不疑,渤海郡人,擅长治《春秋》,为州郡学,因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后来,他遇到了一个贵人:暴胜之。

    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奉汉武帝之命,以绣衣御史的身份,东进镇压平叛,来到渤海郡,认识了隽不疑。

    暴胜之平叛有功,被汉武帝提拔为御史大夫。暴胜之认定隽不疑有王佐之才,向汉武帝举荐。汉武帝考察后,拜隽不疑为青州刺史。转眼间,隽不疑以《春秋》事,治理青州,已有数年。

    当刘成将刘泽密谋造反,上告隽不疑。隽不疑,立马引起了高度重视,并以迅雷之势,逮捕了密谋造反的核心人员:刘泽。

    刘泽见造反不成,而,自己造反的那些事,又会被揭发。为了争取宽大处理,他主动交代了造反那些事。

    隽不疑见这件事太大,不敢做主,只能上报朝廷。

    霍光等人知道刘旦没能继承皇位,心存不满。故而,以对刘旦赏赐封地一万三千户,奖励金钱三千万。却没想到,刘旦不想当诸侯王,却想当皇帝。

    刘旦敢造反,他就要平叛。

    这件造反案,由大鸿胪丞负责。

    史料没有记载,大鸿胪丞是谁。但,这个人办事效率极高,不仅从刘泽哪里得到了造反相关细节,还牵扯到了燕王刘旦。

    大鸿胪丞将收集到的人证、物证、罪证,上报给朝廷。

    刘旦造谣刘弗陵非武帝子,又勾结宗室刘泽,密谋造反。按照朝廷律法,刘旦当灭族。就当朝臣认为刘旦死定,发生了一个意外:小皇帝下旨,不要深究。

    对于,刘弗陵而言。三哥造自己的反,造自己的谣,该杀。但,这一杀,还会一石激起千层浪。甚至,有更多诸侯加入叛乱。他也会冠上诛杀皇子、杀兄长的千古骂名。

    天下人也会认为,他,不是汉武帝的儿子。

    三哥造自己的谣,造自己的反。他若不杀,不仅彰显了刘弗陵兄弟之情,还攻破了谣言。念及兄弟之情,刘弗陵不再深究。他要用皇帝的仁德,感化三哥,共同守卫汉家江山。

    为了敲打刘旦,伙同造反的人,当杀。以刘泽为首,以造反罪,被诛杀。

    刘成举报有功,被封为缶并侯。

    隽不疑缉拿刘泽,破获造反案,擢为京兆尹,赐钱百万。

    泄露朝廷大事,以郭广意为首的相关人员,被罢免。

    就这样,汉昭帝继位之初,用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方式,解除来自兄弟间的矛盾。汉武帝第三子燕王刘旦轰轰烈烈的造反,竟然会以这样的方式,落下了帷幕。

    怎知,这只是开始。

    一旦开始,就不能停下。

    造反大业,刘旦还要继续进行。

西汉那些事儿:昭宣中兴最新章节地址:https://www.ppxs5.com/book/276554.html

西汉那些事儿:昭宣中兴全文阅读地址:https://www.ppxs5.com/read/276554/

西汉那些事儿:昭宣中兴txt下载地址:https://www.ppxs5.com/txt/276554.html

西汉那些事儿:昭宣中兴手机阅读:https://m.ppxs5.com/read/276554/

上一章:战事将起 西汉那些事儿:昭宣中兴最新章节列表 下一章:迎接李陵归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