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风云三百年》

返回书页

第十九章

作者:

陆冰冲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在大唐的都城长安,发生了一次震惊朝野的宫廷政变。这场政变范围虽小,影响却是巨大的,它改变了大唐王朝的历史走向!

    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双双殒命,他们的子嗣也被屠杀殆尽,一时,东宫与齐王府血流成河。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唐太宗李世民从此达到了权力的巅峰,掌控了整个帝国,开始了他的贞观之治。

    骨肉相残的政变给这个新生的王朝投下巨大的阴影,从此,李唐王朝政变不断。历代后人对李世民却极为包容,认为李世民发动政变情非得已,如果不先发制人,李建成上位,被屠灭的一定是李世民一支。《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中记载:“建成残忍,岂主上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迹。若非太宗逆取顺守,积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或坚持小节,必亏大猷《油》,欲比秦二世、隋炀帝,亦不及矣。”

    在后人眼里,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这两个人,荒淫无道,昏庸好色。如果把天下交给他们,帝国就会毁在他们手上。李世民政变夺位,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是顺应帝国发展需要的。

    其实无论当时还是后世,都一直有另一种声音。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他们篡改历史,欲盖弥彰,让自己的所作所为变得合情合理。

    和他们同一时代人的记载和官方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温大雅。

    有意思的是,旧唐书中记载,李世民继位之后,开始命人修编高祖实录,在当时原本是不允许皇帝看的,怕皇帝干预,史官不敢据实书写。但李世民却是个例外,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查看高祖实录。这部高祖实录,完全迎合了皇帝的要求,对原有内容大肆篡改,官方的历史就失去了真实的面目。

    章太炎认为:“太宗既立,惧于身后名,始宰相监修国史,故《两朝实录》无信辞。”作为当权者的对立面,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形象,显然遭到扭曲加工,是被胜利者刻意贬低了。

    让我们看看唐朝史书《大唐创业起居注》,他成书于玄武门之变之前,作者温大雅又是李世民同时代的人,是一起起兵反隋的革命先驱。他的书可信度应该是很高的。

    书中记载,太子李建成绝不是无能之辈,他的文治武功并不在李世民之下。很多历史史料可以佐证,李建成是一个直率、宽简、仁厚,很有才能的人。两相比较,李世民长于争天下,李建成长于治天下。李世民经历了大唐统一的所有战争,他无疑是个军事天才。但战争打的是钱,是后勤保障,大唐的每一次军事行动,背后都离不开李建成的鼎力支持。

    李建成帮助他的父亲制定了大唐的所有内外政策,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很少有人知道,李建成其实是当时有名的战术专家。

    李渊册封李建成为太子,不仅仅是因为他是长子,对于初创帝业的人来说,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王朝稳定之后,皇帝往往采用嫡长子继承制,但初期是不行的。没有能力,王朝创立不起来,说什么都是虚的。

    李建成其实功不可没。当上太子后,李建成承担了几乎所有政务,很多事都是他一个人在料理。

    李建成为四处征战的大唐营造了一个强大稳定的后方。

    虽然官方史书没有记载,但李世民在短短四年时间就平定了薛举,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各路枭雄,背后的压舱石正是李建成。

    兄弟间最开始的合作是愉快的,但大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事情有了变数。

    瓦岗军与李密在洛阳鏖战时,李建成也曾带兵东出潼关,“救援”洛阳,王世充当然知道李建成来干什么,城门紧闭,李建成尝试攻城,无功而返。

    而轮到李世民出场,却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他一战擒双王,为整个大唐帝国取得了最为关键的胜利。

    虎牢关之战,李世民三千玄甲军对阵窦建德十万部队。人们只看到李世民的神勇,有谁注意到了李建成呢?

    李建成建立了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不遗余力地提高物资保障能力,统一调配,统一指挥,加强协调与合作。没有后方的全力保障,哪有前方的辉煌战果?

    事后,李世民被李渊加封为天策上将,允许他设立天策府自治官属。这相当于中央军委领导下的作战处,李世民这个作战处处长地位特殊,他几乎节制了唐朝半数以上的开国功臣,文有房玄龄杜如晦等谋臣。武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名将。

    以武力起家的李唐王朝,不会不知道军事的重要性。一时间李世民权势如日中天,皇帝和太子的诏书下发,很多都是天策府负责施行。这也意味着李世民的权利地位,已经不在太子之下了。大约就在此时,功高盖世的李世民,已经产生了夺嫡之心。

    李建成心性宽厚,他可能心中有些许不安,但并没有加害弟弟的想法。

    任何封建王朝,储君的地位都非常微妙。首先,他不能离开中央,不能脱离君主的视线。在战争年代,太子不能亲临战场,建功立业。毕竟太子是一个帝国未来的接班人,他的生死安危,关乎着整个国家的命运。后世康熙帝宁可自己御驾亲征,让太子留在京城监国,也不会让太子置身于战乱之中。

    在大唐,李渊让李世民在外统兵征战,而让李建成负责后勤。李世民可以战死,但李建成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

    这样的安排,势必引发兄弟间的矛盾。李世民功高盖世,当他满身荣耀像一颗明星照彻寰宇之后,他的身后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力量。

    李渊,无论是作为老谋深算的政治家,还是作为一个父亲,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不可能无动于衷。他采取了非常严密的防护措施。首先就是通过制度建设,把所有兵权抓在自己手里。无论是太子还是秦王,不通过皇帝,都不能私自调兵。即使是四处征战的李世民,在得胜还朝之后,也不能调动一兵一卒,其中包括他的三千玄甲军。所以我们看到,玄武门之变中,没有一支国家的军队参与。

    双方都开始培植自己的私人力量,太子李建成利用自己的天然优势,在朝野上下安排自己的人。驸马薛万彻是明确支持太子的,太子让他豢养了两千长安恶少。而李世民则利用作战处长的优势,把能征惯战的杰出将领笼络到自己旗下。

    武德七年之后,统一天下的战争基本结束,天策府对于朝廷来说,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李建成开始对其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手段是惯用的,谁都明白。首先驱逐房玄龄杜如晦这两位谋士,断了李世民一臂。然后剥夺李世民对军队的控制权,让他留在长安,始终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中。最后又以抵御突厥为借口,将李世民的天策府作战处解散,这种分化瓦解看起来高明,其实难以实行。

    即使有了皇帝的支持,李建成也无法让这些将领分散。李世民是大唐的军魂,李世民在哪里,这些人和他们的军队就在哪里。李建成调不动他们,李元吉指挥不了他们。

    矛盾已经一触即发,李建成还天真地以为,李世民的辉煌即将落下帷幕,他将失去权势,庸庸碌碌地过完自己的余生。

    李世民不是这种性格的人,他不会坐以待毙,而是致命反扑。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太白金星白天出现在东南方的天空。这一天象被称为太白经天,预示着天下即将易主。

    太子方面,一场谋杀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大军出征之日,齐王李元吉邀请李世民前往昆明池为三军践行。他们在昆明池挖了一个大坑,准备到时候把李世民活埋。诸将有不从者,一块活埋。出这个主意的人,就是魏征。

    计划很快泄露,长安到处都是李世民的眼线。得到消息之后,李世民当即找来长孙无忌,尉迟敬德商议对策,并且将房玄龄,杜如晦秘密召回。

    最忠于秦王的九个将领,最骁勇强悍的七十个卫兵,形成了政变的核心。李世民派人联络自己的挚友李靖,还有名将李世勣,这两个人认为谁当皇帝是李家家事,不愿意参与,李世民默许他们保持中立。

    李建成与李世民剑拔弩张,长安处在血雨腥风之中。

    六月初三日正午时分,太白金星再一次出现南方。天文学家傅奕推算之后,连夜上密奏: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

    李渊龙颜大怒,连夜召见李世民。李世民从容进宫,揭发太子李建成与后宫的丑闻。李渊让李世民先行回府,明天上朝之后与李建成公开对质。

    让李世民回府就是错的,李世民利用最后的宝贵时间,对政变进行了重新部署:

    李世民亲率九人埋伏于玄武门,负责干掉太子与齐王。

    尉迟恭统率七十人,负责来往侦查策应。

    高士廉、长孙无忌负责善后处理,争取关陇集团的支持。

    宫中也有李建成的耳目,李世民与李渊深夜密谈,被后宫中的张婕妤得知,她把这个消息透漏给了李建成。李建成大吃一惊,没等他反应过来,就接到了李渊的召命,让他和齐王李元吉明早进宫。

    李建成也赶紧布置,他通知自己的妹夫驸马薛万彻,让他带领两千长安恶少随时准备接应。

    第二天早晨,李建成和李元吉到达玄武门的时候,没有发现异常,孰不知玄武门守将早已投向了李世民。二人将随行人员留在玄武门外,自己策马入宫。

    玄武门之内没有一个人,李建成觉得气氛不对,身后的城门却突然关上了。他一转身,发现黑暗中的李世民走了出来。李建成立即抽弓搭箭,而李世民早有准备,他抢先一箭射中李建成的咽喉,李建成坠马殒命。李世民率领众人追击李元吉,李元吉长得高大威猛,马上与李世民扭打在一起。双方难解难分,李元吉力大,把李世民按在了地上,死死掐住了李世民的喉咙。

    关键时刻,尉迟敬德手持马槊赶了过来,他一马槊刺穿了李元吉的后背,李元吉倒地而死。

    玄武门之外,李建成的随从听觉动静不对,立即飞报薛万彻,薛万彻带领两千长安恶少急攻玄武门。李世民一共只有七十几个人,怎么可能抵挡薛万彻的攻势?薛万彻也是大唐骁将,他是太子死党,准备荡平玄武门,救出李建成和李元吉。

    尉迟敬德用马槊挑起李建成李元吉的尸体,把它们扔下玄武门,大声呼喊:“你们的主子已经死了,还有必要给他们卖命吗?”

    薛万彻一看,长叹一声,我已经对得起太子了。于是率领长安恶少撤出京城,避难于终南山。

    政变成功了,李世民命令尉迟敬德前往太极殿面见李渊,逼李渊退位称太上皇,李世民登基为帝,开始了他的统治。

    长孙无忌四处活动,关陇集团承认李世民的帝位,在外领兵的李靖李世勣立即表示拥护李世民,而太子一党的李孝常罗艺则不敢动。

    李世民派人迎接薛万彻,表示薛万彻也是我李世民的妹夫,原本就是一家人。薛万彻为了手下的两千人,只好归降。李世民对他很好,后来他也为李世民立下赫赫战功。

    后世评价玄武门之变,指出李建成的诸多失误,其中包括他性格上的缺陷,认为他太仁厚宽容,不适合生活在血腥的权力场中。可能这些都有道理,但最重要的,是他的过于理想化。

    对于制定政策而言,李建成是对的,大唐军事体制,军队国家化,完全操控在皇帝手里,其他人不能调兵。这对国家的稳定极为有利。对于个人权力而言,理想化是错误的,因为没有一个人不属于任何集团。李靖李世勣不参与玄武门之变,其实也是大唐军事体制限制了他们,但事后他们一样和李世民站在一边。玄武门守将常何,原本就出自瓦岗,是秦叔宝程咬金的故交,他的被收买是必然的。在不能置身事外的情况下,投奔李世民集团是他唯一的选择。

    心灰意冷的李渊把自己关在宫里,抑郁寡欢,终生不见李世民。这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体质强健,

    余下的岁月只干两件事,一是整天弹琵琶,而是整夜和嫔妃生孩子。他有二十二个儿子,好几个都是这段岁月里生的。

    权力要制衡,李渊在两个儿子之间却无法制衡。他不想帮助一个儿子消灭另一个儿子,但无法摆脱宿命。

    李世民轻易成功,关陇集团对他的支持是重要的。在整个政变过程中,长孙无忌居功至伟,因为他本身就是关陇集团的一员。关陇集团可以拥戴一个帝王,也可以倾覆一个帝王,站在风口浪尖上的李世民怎么也想不到,十几年之后,当他想摆脱关陇集团的控制,立最像自己的儿子吴王李恪为太子时,关陇集团如何全力抵制。那时的他才感到那么的无助与孤独。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胜利了,他却一生都生活在李建成的阴影里。首先大唐的各项制度都是李建成制定的,后世的帝王都要在他划定的范围内统治。其次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所有的子嗣,李渊苦苦哀求也不能打动李世民。李渊质问李世民,如果你的子孙学你,杀尽你的另一半子孙,你怎么办?

    没过几年,李世民的长子谋反被流放而死,其他几个儿子为权利争斗不已,让他心力交瘁。似乎在他活着的时候就看到了自己子孙和李建成一样的宿命。晚年,他在宫中给李建成立牌位,诏为隐太子。究竟是承认了当初李建成的太子身份,还是让李建成的阴魂从此隐去,不再附在自己子孙的身上?

    长孙无忌是玄武门之变背后的灵魂人物,他一手推动李世民上台,又操控李世民的继承人,无论是长子李承乾,还是九子李治,都是他的亲外甥。他当然很有能力,但最重要的还是他的关陇集团成员身份。

    李元吉参与权力之争让人无法理解,在文治方面,他不如李建成,在武略方面,他不如李世民。李元吉为什么不在两个哥哥之间保持相等距离,或者干脆置身事外呢?难道真的像后来小说家写的那样,他想联合李建成干掉李世民,再干掉李建成自立为王吗?他有做皇帝的资质吗?连这点自知之明他都没有吗?在大唐整个统一的战争中,李元吉几乎没有打过胜仗,这样的人会去争着做皇帝?

    帝国很快恢复了秩序,但新的敌人马上就来了,它就是一直在北方虎视眈眈的突厥!

隋唐风云三百年最新章节地址:https://www.ppxs5.com/book/279852.html

隋唐风云三百年全文阅读地址:https://www.ppxs5.com/read/279852/

隋唐风云三百年txt下载地址:https://www.ppxs5.com/txt/279852.html

隋唐风云三百年手机阅读:https://m.ppxs5.com/read/279852/

上一章:第十八章 隋唐风云三百年最新章节列表 下一章:第二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