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潭县旧事》

返回书页

革新派

作者:

兔子和玫瑰

    1918年末,谭大帅的军队取得了地盘争夺战的胜利,将花潭县以南的三个县纳入辖区。这让谭大帅在四省的领地终于连成一片,谭军的统治自此固若金汤。

    在这动荡不安的时代,军阀之间的势力更迭是司空见惯的事,人们依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谈国是。

    然而,谭大帅却是一个意外。

    不知出于什么缘故,这位戎马半生的枭雄将官邸驻地选在了名不见经传的花潭县,并在这里开启了一场社会革新的试点。其中对普通百姓生活影响最显著的就是开办报社,一改闭塞沉闷的社会风貌。为了显示对改革的支持,大帅特地亲笔题了一块匾,赐名为修明日报。

    这个名字来源于改革的主导者——一个叫做修明社的政治团体,其中的成员多数是年轻人,核心人物叫谭隋。

    谭隋是谭大帅唯一的女儿,也是在军中备受信赖的副官。她冰雪聪明,喜好读书,十七八岁时就独自去香港求学,而且从小跟着父亲辗转于战场,习得一手出神入化的枪法,两军阵前百步穿杨。虎父无犬子,总而言之,谭隋文韬武略皆非凡品,心胸志向与众不同,是个难得的巾帼豪杰。

    不久前,谭大帅的得力下属王督军发起兵变,这对昔日的结义兄弟反目成仇,悍然开战。在决战的关键时刻,谭大帅误信奸细的虚假情报,导致谭军主力部队冒进被困。彼时,谭隋力挽狂澜,使了一手声东击西的计策引开追兵,只身被俘进入敌营。在囚室中,她受尽折磨却临危不惧,条分缕析,陈以利害,软硬兼施地劝服王督军缴械投降,兵不血刃地为谭大帅解决心腹大患,拿下了半壁江山。

    谭大帅对这个女儿百般喜爱。基业刚安定没多久,就为她订下了和省城最富有的银行家独子的婚事,并将大帅府最重要的工作都交付给她。谭隋也投桃报李,做出了许多备受赞誉的好事。她的善举和政绩自然也算在了大帅的头上,无人不称赞大帅英明决断,爱民如子。

    大帅对谭隋进行了一番考验,见她虽然年幼,但处事老成,有想法更有魄力,终于放手让她去实施那套变法革新之事。

    当然,人无完人,谭隋有个致命的缺陷。她年幼时生了一场大病,烧坏了脑子,按西医的说法是伤到了某根神经,好端端的姑娘成了个哑巴。因此,为了减少不必要麻烦,她一般不太喜欢出现在公众场合,对外事务主要由修明社的社长司徒君主持。

    试点的变法署成立后,在全省引起了极大的风波。外面的人在观望,花潭县的群众则分成了两派:保守派坚决反对谭隋主事,别的不说,仅凭她是一个弱质女流,就有一万个牝鸡司晨的例子值得警醒。革新派人数不多,且以年轻人为主,他们积极地响应修明社的号召,期待腐如死水的世道能有些大胆的改变。

    修明日报成立后,时煜陆续在报上连载了数篇文章,用通俗的故事介绍孔孟之道,在市井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后来被报社刊印成册,命名为百家杂谈。有一回,大帅在谭隋的陪同下私访贫民区,诧异地看见一群十二三岁、衣衫褴褛的小儿女论辩儒法之争,才知学术界出了时煜这号人物,他的文化造诣不算最精深的,但少有人能像他这样把学问讲进老百姓的心里。大帅有感于民智未开,便委任时煜牵头组建民学馆,在平民百姓中普及文化知识。

    民学馆筹建之初,只有时煜一位先生,在露天的空地上课,乡民们或忙忙碌碌,或麻木嘲讽,根本无人理会他。时煜给江栈写信倾诉了自己的无奈,好在江栈在外面的几年见识过许多不同寻常的场面,为了填饱肚子还在酒店里做过拉客的店小二,因此颇有些市场营销技能。他在回信里给时煜出了几个有花样的主意,竟真的渐渐吸引了人们光顾。

    时煜非但学识渊博,也是一个气宇不凡的美男子。过去因为花潭县有一个品貌才学皆无比耀眼的江栈,大家的目光很少在其他人身上停留。如今江栈已离家多年,褪去他的阴影,人们发现江老爷的大弟子也是人中龙凤。在变法署的支持下,渐渐地,听时煜讲课的人越来越多,前呼后拥的支持者无数,尤其以女性拥趸最为狂热。

    与时煜同时接到任命的还有一位留洋归来的教授,他是谭隋在香港读书时认识的好友,为了友谊与事业理想,他放弃优渥的生活来到了花潭,协助变法署成立西学馆,普及算数和科学。教授和时煜彼此互看不顺眼,认为对方的东西毫无意义,空耗改革经费,一度产生了强烈的竞争氛围。两人闹得最凶的时候直接在变法署大吵了一架,气得分管文化改革事业的官员一天没回单位。

    时煜凭借才识受到了重用,成为革新派的得力干将,这原本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绝不该发生的事。时煜是儒家学派的忠实信徒,旧文化的坚定拥趸。按理说,革新之类的任务无论如何也不该落到他的头上。然而,谭隋与司徒君却毫无芥蒂地授予时煜职务,并没有因为政治立场的差异而产生偏见,甚至不偏不倚地支持他与西学教授公开论战。修明社的做法不仅感动了时煜,也令许多苦于壮志难酬、一无所成的旧派知识分子如沐春风。这群人逐渐倒戈,令保守派实力大挫。

    但改革并不容易,头一件事就是经费问题。修明社为了推进民学馆和西学馆的建设方案,抽成了原本划拨给文艺家学会的经费——大家都清楚,这笔名义上的活动费,不过是当年大帅为了安抚前清遗老,从税款里拨给他们吃喝玩乐的福利款项。

    为此,被动了蛋糕的老先生们没少在大帅面前诉苦告状,大帅自然向着谭隋。他们又指望曾经管辖花潭县的王督军能替他们出头,但王督军感念谭隋保全他一家老小性命的恩情,待她忠心耿耿,谭隋往东他绝不往西。他不像谭大帅那般说话委婉,直言道:“财政那边告你们状的人已经不少了。如今变法署给你们留了两成的经费,就是体念你们年迈名重,不忍太损伤了你们的面子。”但他这样说话,已经狠狠地打了老先生们的脸。

    这些老先生中自然也包括时煜的老师兼姨丈。

    江老爷退休后教导了数十位学生,真正成材的也就只有时煜一人。但他作为师父却并不觉得高兴。且不说时煜和他选择了不同的政治立场,单单对于时煜那几篇文章里的白话文写法,江老爷就憋了一肚子火气。

    对此,时煜真挚地回应了一句从西学馆学来的名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随着修明革新的各项事业逐渐铺开,保守派与革新派的阵营对峙越发激烈,民学馆建设受到的阻力也越来越多——倒不是说有人针对时煜,相比于其他领域的阻力,单纯搞文化的还算清净。但即便如此,他也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了。他平时才高气傲,许多人都在等着看他的笑话,无奈之下只能给江栈写信,希望表弟能回花潭帮他。但江栈已经离开了上一个居住地,漂泊去了他处。等两人重新建立联系时,已经是一年多以后的事,民学馆和西学馆、公决法庭、救济司、妇幼所、工商局、民生银行等机构一起,在修明社的强力推进下,都已基本建立完善。时煜诚邀江栈回乡,看一看他辛苦奋斗的成果。

    然而,无论是志得意满的时煜还是憧憬好奇的江栈,谁都没有预料到,就在修明革新如火如荼地推进之际,局面竟然急转直下。

    1921年冬天,花潭县第一场雪伴随着铺天盖地的政治丑闻降落到人间。一向深受百姓爱戴的谭隋被几位乡绅和农民指控杀人,目击证人言之凿凿,更有军方的鉴定官登报作证,称现场遗留的枪支和子弹确实属于配发给谭副官的序列。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谭隋的未婚夫就在这时登报控诉她不守妇道,婚前失贞,引起了全社会的公愤。

    突如其来的转机令保守派欢呼雀跃。他们第一次借用修明革新的成果——修明日报,一连发表了数十篇讨伐檄文,言之凿凿,坚持杀谭隋以谢天下。

    大帅一心想保住爱女,低声下气地和保守派的官僚们谈了很久,试图作出一些妥协。但谭隋不忍一向强势的大帅低头,更不愿意因她而徇私枉法。明晰法度——是变法署在花潭县发布的第一道公文的中心思想,布告栏张贴的新法条文上还有她的亲笔签名。谭隋坚持清者自清,在她看来,这正是让变法的成果得以检验的好机会,于是她主动申请接受公决法庭的审判。

    公决法庭是修明社从西洋学来的制度之一。所谓公决,顾名思义,就是把案件的裁决权交给了普通乡民。除了公决法庭,花潭县还成立了一个民事大厅。全部的成年乡民,不限男女老少,只要按条文规定参与投票和协商,就能在花潭县各项大小公共事务中建言献策。

    毋庸置疑,公决法庭的推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连一向支持谭隋的大帅和王督军都不置可否。因此法庭设施建设完善数月,却始终没有执行起来。而亲自建起这座机构的谭隋,就成为了试吃螃蟹的第一人。

    ***********

    2002年,广东上空。

    几天前,Sean接到了前女友沈鞘的电话,请他来一趟广州。她发现了一些关于他家族历史的故事。

    沈鞘是Sean的大学同学,他们门当户对,郎才女貌,是风靡校园的模范情侣。然而世事无常,毕业那年Sean的家庭突发变故,这段纯真美丽的感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恋爱时,Sean向沈鞘说起过家族的故事。年幼时,母亲告诉他,外婆的父母有一段传奇的人生。他们曾经并肩抵抗过封建势力,走向了壮丽的结局。当时他还年幼,比起这个乏味深奥的故事,他更喜欢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传奇。母亲去世后,寻找曾祖一代的故事成了他的夙愿,仿佛这样就能弥补年幼无知时亏欠母亲的爱。

    在飞往广东的航程中,Sean心中沉重的预感愈发强烈。他从怀中掏出了一张明信片。这仍然是老疯留下的东西。明信片的正面是美丽的桃花和潭水,反面的落款是时煜,一行行云流水的钢笔字彰显着他的得意:

    望弟速归,携手共赴世界之焕然新生。

    收信人名叫江栈。

花潭县旧事最新章节地址:https://www.ppxs5.com/book/141196.html

花潭县旧事全文阅读地址:https://www.ppxs5.com/read/141196/

花潭县旧事txt下载地址:https://www.ppxs5.com/txt/141196.html

花潭县旧事手机阅读:https://m.ppxs5.com/read/141196/

上一章:时煜 花潭县旧事最新章节列表 下一章:谭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