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

返回书页

第三百一十二章 血米

作者:

寒洺

    要是在其他地方可能没啥事,但在张安他们省内就说不定了。

    因为有些地方海拔比较高,那国道就是直接从山顶翻过,路面都还冻着呢。

    “我能不急嘛,现在才一月底,天气肯定还有变化,到时候再来一场雪咋办。”

    卢俊倒是还没有忘记现在才二月份都不到,也是担心天气反复。

    “而且离过年也没几天了,再晚就忙不过来了,下面的员工还等着放假呢。”

    张安摇摇头,不过正因为这样,人家才能赚到钱,不是吗。

    “嚯哦,你什么时候搞了这玩意儿啊?”

    走到后院里,卢俊被大半人高的黑颈鹤吓了一跳。

    同时两只黑颈鹤也被卢俊他们一行人给吓到了,扑腾着翅膀,往河边飞了。

    “别说了,一看到这两玩意我就头大,这两家伙之前来过我这里一次,后来又走了。”

    “前几天大雪封山,可能没找到食物挨饿了,所以跑我这里来了。”

    说到这两黑颈鹤,张安真是头疼。

    前几天下雪的时候,它们没走,张安就让它们留下来了。

    但这雪都停了好几天,也已经融化了,这两口子还在这里待着。

    它们拿着国家一保的身份证,身份地位都比较高贵,张安从来没有想过圈养它们。

    可现在不一样了,是它们两口子反过来赖上了张安,赶都赶不走的那种。

    “赶不走就不赶了呗,给它养起来,反正挺好看的,我估计以后来你这看它们的人不少。”

    卢俊倒是觉得挺好的,他去动物园还不一定看得到这东西呢。

    “得了吧,这俩可是祖宗,碰不得。”张安一听一这话,脑袋就摇起来了。

    私自饲养一保,可是要蹲局子的,他张安可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张安打算再看两天,要是它们再不走,就给朱玉良打电话,让它们给弄走得了。

    黑颈鹤两口子只是个小插曲,它们飞走了以后,张安就带着人准备捞鱼。

    前后捞了那么多次鱼,张安父子两人,还有卢俊带来的几个师傅已经变得很熟练了。

    只不过冬天的温度比较低,而且积雪刚化开,这塘子里的水比平时要冰。

    即便鱼衣里面穿了一身厚实的衣服,也能感受到冰凉的感觉。

    几人在鱼塘里扑腾了两个小时以后,卢胖子要的鱼都捞够了。

    分拣、过磅、装车,刚到中午就已经搞定。

    “老卢,这钱不对吧,给多了。”

    结账用的依旧是现金,张安没提什么银行转账之类的,卢俊给现金他就收。

    毕竟他是一个经历了去银行取钱取不出来的人,自己的钱,还是放在身边安稳。

    结过账,张安接过卢胖子给的现金,发现不大对劲。

    仔细一看,总体比原来要多两三成的样子。

    “数目是对的,我忘了跟你说了,这一车价格涨了。”

    见张安提出疑问,卢胖子开口解释了一番。

    “这次总共涨了五成,我拿两成,剩下的归伱。”

    这次的鱼因为年关的原因涨价了,但卢俊没想着自己全拿。

    因为他跟张安现在也比较熟识,而且现在这鱼已经变成了他的一个招牌。

    所以他也没想着因为这点钱,到时候跟张安之间生出什么膈应。

    毕竟靠着这鱼的口碑,他的其他水产销量也跟着涨了不少。

    “你这么涨价,不怕明年掉客户?”

    张安这里的鱼,卢俊拉回去本来就卖价比较高。

    现在又涨价百分之五十,怕是愿意买的人就更少了。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这涨价的事情还是那些老顾客主动开口的。”

    卢俊嘿嘿一笑,开口跟张安解释起来。

    他从张安这里拉去省城的鱼,可不是卖给普通人。

    因为这鱼的价格非常高,就算是城里的普通人,吃着都肉疼。

    而且张安这里每次出鱼的量都不多,也不适合卖给大众。

    所以从张安这里拉去的空间鱼,他一直都是只供给那些重要的客户。

    能让卢胖子都重视的人,肯定不是普通人,都不是在乎钱的主儿。

    尽管他们第一次吃到张安这个空间鱼的时候,只觉得味道和口感上优于其他的鱼类。

    不过也只凭借这一点,就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掏钱。

    后来多吃几次以后,他们慢慢的就察觉到,经常吃这鱼的好处。

    毕竟越有钱的人,就越在乎自己的健康,可得要经常体检。

    而到了过年要采购年货的时候,这鱼肯定是不能少的。

    因为平时都能吃到的东西,总不能过年了还要吃比那些差的东西吧。

    国人对过年的重视不是一般的高,尤其是这个年代更甚。

    那么好的东西,平时都可以吃的,那过年的年夜饭上肯定也要有。

    就算是平时少吃些都可以,就是过年的时候不能少。

    进了腊月,他们找卢俊问了很多次,卢俊都说没货。

    因为天气冷,他也不想折腾,干脆找了借口说人家塘主想休息不营业。

    但在那些人眼里,哪有什么想不想营业的,不想营业那是因为钱不够。

    所以他们自己主动涨价,只要卢俊能进到货,他们都愿意涨价。

    而且涨价对于他们来说是可以接受的,过年嘛,其它的都在涨价,这么好的鱼涨涨价怎么了。

    还有好几个大酒店的老板跟卢俊说了,只要他这几天能搞到货。

    等到过完年开春酒店营业以后,就给他下个大订单当礼物。

    这下卢胖子就拒绝不了,没法子,人家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这几笔订单,都够他这小水产公司吃半年了。

    所以这家伙在张安家杀猪的时候,就屁颠屁颠的跑过来跟张安说拉鱼的事情。

    张安听完就不再说些什么,转手就把钱交给了旁边的苏颖。

    吃完饭,卢俊立马就带着人回省城。

    现在天气比较短,早点出发,就能早点到家。

    张安一家也没有开口挽留,毕竟人家车里还有一大车鱼呢。

    下午张安想去打米,但是去到张新民家里,发现打米都得排队。

    张安不想等,索性就把谷子放在他们家,等下晚一些再过来。

    以前村里没有碎米机的时候,都是在水磨房碾米。

    那时候速度很慢,所以大家都会在很早的时候,趁着没人先把米给碾了。

    现在张新民家里装了碎米机,两百斤谷子只需要一会儿就搞定了,所以大家都没急着打米。

    这不,所有不急的人都撞在了一起,大家一块儿排队吧。

    很多人家还等着打米回去泡,后天用来磨粉呢。“你不是去打米了嘛,怎么回来了,米呢?”

    王芳正在家里打扫卫生,看着张安刚出门就回来了,连米的影子都没看到。

    “今天打米的人太多了,张新民家那里全都是人,我等晚上再过去。”

    张安解释了两句,就加入了打扫卫生的战场。

    今天是南方的小年,家里要打扫卫生和祭灶神菩萨。

    张安家房子比较大,上下三层,要打扫起来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

    因此全家都上手了,张建国拿着扫把打扫地面,张安拎着拖把拖地。

    而王芳跟苏颖这婆媳两人就负责擦拭家具。

    张安家里不用除尘打蜘蛛网,因为没有这玩意儿。

    以前还搬进来的时候,张安就打了很多草帘子挂在墙上。

    所有的灰尘都被草帘子给吸走了,前几天没事的时候,张安就把草帘子摘下来清洗过。

    一直花了大半天的时间,才算是把家里上上下下清理了一遍。

    还好不用每天都这么干,不然能累死个人。

    “小安叔,我爸说没人打米了,让我来叫你。”

    张安刚坐下,张宝生就跑过来喊他。

    “好的,我这就来。”

    张安先到圈里把马备好,然后才去张新民家。

    今儿他要打的谷子只有两百多斤,但待会算上米糠袋数就多了,用马驮要方便一些。

    张安到了之后,才开始将谷子过秤,最后才倒进斗里。

    送电启动机器,一颗颗血红色的米粒从出米口洒落出来。

    “咦,张安你们家要打新米了。”

    没错,今天张安驮过来的谷子,是今年刚收成的血稻。

    整个村里,只有张安一家种了血稻,而且是全部田里都种的血稻。

    所以张新民一看就知道张安打的是新米。

    “去年的谷子吃完了,所以只能吃新米了。”

    张安家去年收到谷子不少,李宏斌家当场就买了一千多斤回去自己吃。

    陈泽他们也是有样学样,也买了不少打成米拉回城里。

    丁一这人更过分,他还劝张安把家里的大米放到超市去卖。

    当然了,张安选择性忽视他说的话。

    但即便是这样,也卖了将近一半的谷子。

    后来张安结婚的时候也用了不少,所以去年的谷子到现在就差不多没了。

    不过这样也好,每年收上来的新谷子都能吃到,省得放陈了,年年吃陈谷子。

    “爸爸,这个大米怎么是红色的啊。”

    家里专门碎米,张宝生自然是见过许多刚出机子的大米。

    但这红色的血米,他们这一代还从未见过,张宝生还是是第一次见。

    “这是大米的一种,因为是红色的所以叫血米。”

    “那我们家有这样红色的大米吗?”

    “以前我们家也有,后来就没有种了。”

    “那为什么不种了呢,这个米可好看了。”

    “哈哈,它可不只是好看,还非常好吃呢,只不过种它的话,我们就吃不饱饭了。”

    对于张宝生的问题,张新民不厌其烦的回答着。

    “可是为什么种红色的大米,我们就吃不饱饭了呢。”

    “这个等你长大了自然就知道了,现在说了你也不会明白。”

    对于这个问题,张安跟张新民都是笑笑,并没有直接回答。

    三袋谷子都碎完,给机器断电以后,张新民就跟张安一起装米。

    撮米的时候,他闻着有股米香,就抓了几颗嚼了起来。

    “不对,这米以前没有这么香吧?”

    可是越嚼就越不对劲,张安家这米闻着香,嚼着更香,还有一股子甜味。

    以前张新民小的时候,就是吃这个米长大的。

    虽然那时候不单单是吃米饭,还得兑一些苞谷糁子。

    但不管是学米饭,还是血米,他都偷偷吃过,肯定没有这么香。

    “真的吗?我试试。”

    张安抓了一撮凑到鼻子边闻了闻,确实能闻到一股子浓浓的米香味。

    然后放到口中嚼了嚼了,刚嚼碎,舌尖上就感觉了一股很明显的甜味。

    其实普通的大米也能嚼出甜味,只不过需要多嚼一会儿才行。

    因为里面富含淀粉,等口水将淀粉溶解以后甜味就出来了。

    而这血米,估计是淀粉含量比普通大米要高不少,所以不用怎么嚼就尝到了。

    “确实很香,可能是很久没吃了,所以才有这样的感觉。”

    张安估计这是因为他用空间泉水育种的原因,才导致它们淀粉含量提高。

    因为去年的谷子,就是因为用空间泉水育种,所以煮出来的饭就好吃了不少。

    今年这血稻育种以后,他还特地去用空间泉水浇灌了好几次。

    不说这血稻,就连田里的其他草都长得好了很多。

    “新民哥,你装一下吧,拿回去煮给宝生吃,他们这一代孩子,还没吃过咱们本地的血米呢。”

    别说张宝生了,就算是张安,总共也没吃过几年。

    后来为了产量,就全部种国家的杂交水稻了。

    张新民本来想客气的,不过张安都那么说了,就找了个大碗装了一碗。

    确实张宝生他们这些孩子没吃过,让他们尝一尝也是好的。

    不过撮了张安家的血米以后,张新民就没有收张安的打米钱。

    装好了血米以后,张安才找了口袋将地上的米糠装起来。

    这血稻不光打出来的米是血红色的,就连糠也是一样的红。

    现在不同以后,打了米之后,各家都会把米糠带回家,跟苞谷面煮了以后用来喂猪。

    张安自然也是要带回家的,因为他们家牲口家禽不少。

    而且张新民这里,还没有开始收米糠。

    等到以后,很多人家里不养牲口,打米的时候米糠都卖给打米的地方。

    不过价钱要便宜一些,因为打米的地方要转卖给养猪场或者饲料厂。

    还有些地方更黑,米糠只能抵打米的钱。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最新章节地址:https://www.ppxs5.com/book/210429.html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全文阅读地址:https://www.ppxs5.com/read/210429/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txt下载地址:https://www.ppxs5.com/txt/210429.html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手机阅读:https://m.ppxs5.com/read/210429/

上一章:第三百一十一章 铲雪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最新章节列表 下一章:第三百一十三章 正骨